文化课(理论学习)的时间不长,也就是大半个月的样子,然后就开始实践学习。
实践学习分两个阶段,一阶段是老师带班,在厨房上课,另一阶段是到饭店去真正干活儿,也就是实习。
带班的老师相当讲究,刘国栋大师,刘敬贤大师,这一对父子大厨都亲自来了,还有他们的徒子徒孙,都是在沈阳乃至全国有着不小名气的。
刘国栋大师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宝级大厨之一,辽菜的发起人。现在已经离世了。
他儿子刘敬贤更不说了,国家级烹饪大师,国际厨艺技能评委,在全世界厨师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是我国的国宴主厨。
这会儿,刘国栋大师是沈阳勺园饭店的主厨,经理。
刘敬贤大师是沈阳鹿鸣春大饭店的主厨,经理。
勺园饭店是东北历史上名店名菜名厨的浓缩,由洞庭春,明湖春,鹿鸣春这三家享誉两百多年的老号后人名厨于51年发起合并而来,由刘国栋大师主厨。
是历史上三春六楼七十二店的集合。
要知道在清代历史上,沈阳的政治文化地位相当高的,这里是满清的龙兴之地,祖宗灵乡,引领全国潮流的地方,各路人才大师荟萃之地。
勺园的名字来自于当初鹿鸣春老号开业的时候,中街吉丝坊老板送的‘茅舍’,‘勺园’两块匾。
至于鹿鸣春大饭店,除了那块老牌子,其他的和历史上的鹿鸣春老店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要硬说关系,就是掌舵人是刘国栋大师的儿子。
不过菜式仍旧是传承于老三春。
重建鹿鸣春是为了纪念历史。在抗战时期,鹿鸣春老号一号包房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担任着我党东北地区秘密联络站的职责,地位相当高,贡献十分巨大。
……
饭店的地下厨房很大,空荡荡的,靠墙边排列着一排灶眼,用的是煤气罐。
水案摆在地中间,还有一些案台架子什么的,脏水流到地沟里,边上有一间泵房,定时把脏水抽出去。
学员们动手的机会基本上没有,就是站在那看着老师操作。人太多了,就算分了几个班次下来学习也排不过来,只能看着记忆。
大勺和沙包宿舍里到是有,可以没事儿练练翻勺。翻勺是一个厨师最基本的能力,很多菜翻不了勺就做不出来,做出来也是乱扒扒的不好看。
饭店的菜式讲究色香味形器,少了一样都上不了桌面。
没轮到下来学习的学员继续在上面教室上课,学冷拼摆盘和雕刻,每个人都被要求买了一套刻刀。
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在台上讲,画画分解图,实物示范一下,学员并没有实操的机会,想练就自己去买土豆萝卜什么的回来用自己的时间练习。
大部分也就是看个热闹,少部分人在认真的做笔记,至于去买了东西回来练的就更少了,没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