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项羽杀了所有的降卒以后,大家都归营了。
刘三的诸将归营后,都跟他说:“项羽对城阳屠城,我们大家都认为他这样做非常不对,主公既然为大军副帅,为何不出言支持钟离将军,阻止项羽行暴呢?”
刘三说道:“秦军已降,城阳已破。
项小将军乃军中主帅,军中事情当然由他做主决定。
把这些人杀了确实不义,但是项小将军军令已下,谁敢违抗?
钟离将军不是也劝阻了吗,结果怎样?可见劝之无益,不如不劝!”
诸将闻言,心中虽仍有疑惑,但是只得诺诺而退!
那么如果刘三劝阻的话,项羽会不会改变主意,不再屠城呢?
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因为,光有钟离眛一个人劝阻,由于钟离眛的云山军不在身边,他只是一个外来户,就是加上季布,也势单力孤,掀不起什么风浪!
所以项羽很容易就作出决断,不听钟离眛的劝告。
但是如果加上刘三的劝告就不一样了!
刘三的本部人马都在这里,众将都在身边。
他要说话,项羽就得掂量掂量,犯得着为了城阳的百姓跟刘三撕破脸吗?
因此,说话的分量是跟自己的实力是有关系的。
所以说,城阳屠城,是在刘三的默许下进行的,刘三就是帮凶!
那么刘三为什么不劝呢?
那是因为他藏有私心。
刘三这个人衡量事情的标准就是,这样做对自己有没有好处?
刘三认为,现在是大家一起同仇敌忾打暴秦,但是如果有一天秦国灭亡,大家争夺天下的时候,这个项羽勇猛无敌,早晚必成自己的敌人。
让项羽残暴的名声传至四方,老百姓们都对他离心离德,到时对于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钟离眛乃是不可多得的良将,如果到时为项羽所用,乃是一大不可多得的助力,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烦。
项羽不听钟离眛的劝告,反而当众殴打他,必然会让他对项羽心生怨恨,说不到到时就能够为刘三自己所用!
而且项羽如此暴虐行事,必然多树敌人。
刘三目前还想跟着项羽捞好处呢,又怎么可能为了城阳百姓的性命,去与项羽撕破脸呢?
再说项羽白天被钟离眛在众人面前好一顿数落,也觉得心中郁闷。
晚上也是坐在中军帐中,一个人喝闷酒。
他觉得一人喝闷酒确实非常无趣,于是派人去邀刘三过来同饮。
项羽先干为敬,说:“沛公智勇双全,实乃当世英雄。”
原来,项羽白天听到了钟离眛那些极端负面的评价,也是耿耿于怀,所以故意假装夸赞刘三,实际上也是想让刘三夸赞一下自己,平复一下自己郁闷的心情。
他那点小心思,怎么能够骗得过老谋深算的刘三,而且刘三那是千古影帝,说瞎话从来都不带打草稿的。
只见刘三回敬道:“当今世上,只有将军叔侄,才配得英雄二字。
刘季出身草莽,乃籍籍无名之辈,断然不敢与将军相提并论。”
他心中却想,你屠杀了这么多手无寸铁之人,从此名声算是彻底臭了,我刘三才羞于与你为伍呢!
项羽道:“沛公出兵,百战百胜,纵观当今天下,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该狂则狂,该张扬就张扬,又何须叽叽歪歪,弄得自家人不痛快。”
他这句话名义上说得是刘三,其实还是夸耀自己战功显赫,顺带谴责一下钟离眛,他让自己心里不痛快!
他这话意思如此明显,刘三又怎能不知,忙奉承他说:将军出战,那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威名远播四方!我刘三自从跟了将军以来,才有些许战绩,全靠将军你的威名!”
项羽听他马屁拍得那个叫响,非常高兴。
说道:“沛公为人,总是这样谦虚,真是宽厚长者。”
刘邦道:“将军神勇无敌,天下皆知。刘三能追随将军左右,真是三生有幸。”
刘三心想,既然你喜欢让人拍马屁,那么我就多拍你几下,反正拍马屁也不要钱!
项羽假装谦虚:“沛公在楚营中,那是人人交口称赞,连我叔父,也敬你三分。
自打相识以来,你几次三番助我成功。要说有幸,应该是我有幸结识沛公。”
刘三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刘三我感激武信君当日借军相助,夺回丰邑,再不死心塌地地跟随,又如何对得起武信君的大恩?”
项羽笑道:“沛公如此知恩图报,侠肝义胆,难怪为众人喜爱。
他人若能有沛公一半的心胸,又何愁秦国不灭。”
项羽这话还是既夸了刘三,又谴责了钟离眛!
刘三何等聪明,话外之音,他又如何听不出来。
他想我索性在你和钟离眛中间再栽根刺。
便对项羽说:“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道理虽好,做起来却难。
唯有志趣相投,推心置腹者,如古之伯牙与钟子期,管仲与鲍淑牙才能成就此等好事。
现在我们二人为共同的目标灭秦走到一起,若将军你不嫌弃,刘三愿与你结为兄弟,齐心协力,共图抗秦大计。”
这个刘三为了拉拢项羽,让他放松对自己的警惕,竟然恬不知耻,以可以做项羽父亲的年纪要与项羽结拜为兄弟!
项羽这个人比较托大,也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妥。
他对刘三说:“承蒙沛公美意,项藉当然乐意。”
刘三大喜,这个二愣子,终于上了我的套,我既然已经跟你结拜为兄弟,你们叔侄俩今后再也不好意思针对我了吧!
两人便在帐外泥地上撮土为香,叩天拜地,义结金兰,拜为兄弟。
刘邦时年四十有九,便为大哥;项羽年方二十有五,按序为小弟。
两人于营中大摆筵席,众将皆过来道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