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礼过了,便先钟离昧询问来龙去脉,确定是怀王嫡孙。
项梁大喜,乃令人在城南筑起土坛,择日登位。
十日后,诸事已毕,官员预备銮驾,迎请芈心登坛受拜。范增掌礼,陈婴朗读祭文,项梁率各镇诸侯及文武百官,恭上王印,叫芈心受了,捧于台上。
众人拜罢礼毕,乃袭用他祖父谥号,就立为楚怀王。
这祖孙两人共用一个王号的情况,实在很奇怪。
为什么要搞得这么怪,是因为战国时楚怀王无辜被秦人扣留,最终客死他国,此事引发了楚人对怀王的同情,以及对秦国的憎恨。
正如范增对项梁所说:怀王入秦而不反,楚人哀之至今。将楚怀王之孙立为楚怀王,明显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此举能极大地适应楚地人民厌秦的心理状态,大大地激发楚地人民的斗志。
芈心被立为楚王后,定都盱眙。他母亲卫氏被立为王太后。
项梁又将楚军中的实力派陈婴立为楚上柱国,相怀王,封地五县。
给了陈婴一个地位看起来很高的职务,实际上是杯酒释兵权。
最初项梁率八千人渡江,陈婴率部众数万加盟。
因为项梁部众中陈婴旧部的人数相当可观,使得项梁心存畏忌。
此举可以将陈婴与部队隔离,有架空他的考虑。
军中只能有一个主帅,一个领袖,那就是他项梁,他要掌握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盱眙这个地方距前线较远,将楚怀王与陈婴安置在这样一个地方,名义上自然是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实际上是让他们不可能与军队中的将领有任何接触,使他们不可能对部队产生任何影响。
项梁自己为武信君,领上将军印,掌领楚国兵权。
其余范增、吕臣、项羽、钟离昧等文武官员,皆都论功行赏。
人生就是这么神奇,“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已经非常神奇了。
但是“朝为放羊娃,暮成楚怀王”是不是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真的比阿拉丁神灯还要神奇!
项梁立其为王,对楚怀王芈心来说,是真正的时来运转,他再也不是那个穿着破衣烂衫,跟在羊屁股后面打转转的放羊娃,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他的人生在旁人眼中当然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
然而,实际上,他并不像大家想象得那样,过得那么潇洒和惬意。
因为我们前面就说过,项梁这个人比较自大,觉得老子天下第一,他不可能甘心去做任何人的小弟。
谁想做他的老大,他就会把谁干掉。
所以他怎么可能把楚国真正的军政大权交给这个放羊娃呢?
他只不过想利用楚怀王这面旗帜整合楚地的资源罢了!因为当时楚地的政治军事局面确实颇为混乱,大大小小的起义军各自为政,互相看不上眼。
项梁虽然军威最盛,但大家都是各自独立起义的,他也不能强制人家服从他。
所以以楚地之广,实力之强,局面之混乱,没有一个在各大起义军之上的名正言顺的王显然是不行的。
而立了楚怀王之后,楚地的实权就为项梁所掌握,由于统一了旗号,也方便项梁整合各大力量,重新进行权力布局。
所有楚地起义军的指挥权在楚怀王的旗号下,都统一掌握在了项梁的手中。
既然已经有了楚怀王,自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国家只能有一套军队指挥系统,就是所有军队都必须听从他项梁的指挥和调度的那个系统!
所以芈心称王以后也只是徒有其名,没有取得任何实权与影响力。
因为项梁找他来的目的就不是想要他成为一个货真价实的楚王,而是让他作为一面旗帜,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让他只是发挥一些象征性的作用。
项梁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自己可以操控的牵线玩偶,一个不折不扣的傀儡。
或者说,这个楚怀王,只能像庙里的菩萨一样,可以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但是不能真正地开口说话,对楚国的军政事项和人员安排指手画脚。
而对于项梁来说,有了楚怀王这面旗帜以后,他是无称王之名,而有称王之实,甚至比自己称王还要方便行事得多。
当然,让项梁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他自认为绝对聪明的制度安排也会有他意料不到的效果。
那个他从骨子里就看不上眼的放羊娃在他因为意外事件身亡以后,竟然摆脱了控制,行使起了一个真正的楚怀王应该拥有的权利,对他的侄儿进行了有效的牵制。
这是令他做梦也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