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走近几人,一听乐了。原来几个外国人是法国使臣,来中国请求通商并为皇帝献上礼物。明朝虽然有海禁,那是专门防止倭寇侵扰海边居民。东南沿海还留着一两个口岸与外界联系通商。朝庭派人来接这次的使节,因以前来的大多是荷兰人,英国人,翻译也是对这几个常见语系。这次向朝庭传话的人又明显没说清楚,派来的翻译里竟没有一个懂法语。接人的和被接的跟本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比手划脚了小半天都没没用,就有了刚进门的那一幕。
郑东上前,先安抚几个外国人,用法文说:“先生们,请冷静一点,有什么事我们坐下谈”示意一旁看呆了的掌柜上茶。掌柜答应一声,忙不迭地亲自赶去厨房。
几人听到熟悉的语言迅速回头,打量起这个看起来很小的中国孩子(郑东少年在他们眼里以身高看10岁?)。在异国他乡听到自已的语言总是能安抚人心,能沟通就是好事。郑东又对几个惊喜地看着他的中国人重复了一遍。郑东和他们同桌坐下,充当翻译,两方迅速简要地交换信息确认身份和现状,都松了口气。围观众人见有人出面解决乱局,那一桌已坐下友好聊天,便没了看戏的心思,纷纷该干嘛的干嘛去了。此时掌柜已奉了茶上来,见一桌子和谐相处的画面不禁感叹“我教中果然是人才济济,连个少年都这么本事”
几个法兰西使者中有同伴曾染上风寒。他们自带的药片不幸遗落,见过中医开的“气味很可怕”的汤药后,也不敢服用。病情一托再托,便耽误了行程,错过与中国使臣见面的时间。今天几个中国代表找来,又语言不通,不能确认对方身份,所以气氛一时焦燥。
郑东送走这波人时已是下午3点一刻。郑东看着手中两块精致的怀表,很是乐呵。几人临走时爽朗的队长大卫,为了感谢他的帮助,特意送了这块怀表。郑东并没推辞。他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好多事情得重新适应,不能随时确认又不精细的时间着时让他有些为难。
翻译官队伍中的一个十五六岁叫唐窕的少年,整个过程一直时不时地瞄他。眼光好奇又不好意思多看。是个单纯又可爱的少年。走时一直拉着郑东唠叨,去京城一定要去府上找他,他要给郑东看收集的有趣西洋物品,又小声吱唔,顺便向郑东学法语。郑东不禁失笑,像对待弟弟一样拍拍他的头答应了。窘得小孩差点炸毛。
钱管事早就查完价先走了,郑东匆忙吃了点饭赶去下一处。
一天的忙碌后,郑东6点多才回到住处。他打理完自己,躺在床上,忽然觉得有点悲凉,今天他又用到本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再用到的语言,和他对话的人却不再是他的客户。他们不知道《人权宣言》;不知道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为什么成立,路易十六为什么被推上断头台;不知道第五共和国和戴高乐将军;更不知道亨利的“上帝之手”会救了法国足球队 ……
郑东“嚯”地起身,觉得自己还是不要再无聊下去,一个独处果然容易胡思乱想。他推开房门,走到东方的屋子前,不知怎地,他很强烈的想见到那个人。想敲门进去又没借口,回房取了新得的茶叶和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