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师主力继续推进,每过一个地方都来这么一下,速度不算太快。战前准备的很充分,政工人员是奔着整个日本来的,跟着十一师一起行动的就不下五百多人,全都是经过洗脑的日裔归化民,他们的现身说法,工作卓有成效。
十一师先头团胆子越打越打,直接把三个营滚动出击,不停的往前推进,跟在后面的牛藤次郎和林春江发现先头团推进的速度太快之后,也没有劝阻的意思,反倒一商量就决定,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就好了,其余部队快速推进,以最快的速度拿下长崎。
萨摩藩的主力本就不在长崎,一万多如狼似虎的军队杀过来,装备上又绝对的优势,沿途根本就没有像样的抵抗,登陆第五天,三十三三十四两个步兵团就把长崎给围上了。这时候李恒指挥的舰队在陆地上的炮台威胁不存在之后,直接杀到港口外,以猛烈的炮火支援地面上的行动。仅仅一天的战斗下来,长崎被拿下。港口内的萨摩藩的水师,倒是顽强的抵抗了一下,不过实力太差了,一共也才五十多条小船,杀出来打算玩自杀火攻,被舰炮打成了碎片,死伤无数。这一次海军不再玩什么不留活口的事情了,放出小船,营救落水者。
现代思维的陈燮,总是会记得一些特别的事情,比如“一亿玉碎”的口号。你还真别说,这个口号不是瞎喊的,当是的日本人真的挺疯狂的,不然哪有什么“菊花特攻”这种东西?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在各种情报归总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攻占日本本土不难,但是怎么也得付出百万将士伤亡的代价。也正是因为这个结论,美帝往日本头上丢了两个蘑菇蛋。
所以印象中的日本武士们,总是能拿着很渣的武器,跟武装到牙齿的美帝玩命。尤其是巷战之类的事情,装备优势会被大大的抵消。
这么说吧,陈燮高估了这个时代日本人抵抗意志,直接导致堺港的登陆行动,差点变成了一次笑话。好在日本不是朝鲜,陈燮也不是麦克阿瑟,堺港更不是元山,第十一师也没有美帝那么变态的行军速度。
牛藤次郎和林春江在顺利的拿下长崎之后,发现在萨摩藩的地面上没有多少武装力量的时候,立刻提神了留守长崎的岛津家族成员。得到的情报现实,萨摩藩的主力都去打幕府军了,就在本地的都是一些地方武装,也就是几个武士领着一群农民的规模,零零散散的根本就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这个情报让这俩货的胆子立刻变肥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以前还想着以团为单位活动,现在干脆就以营为单位,把部队撒出去就好了。出于慎重的考虑,林春江建议收集一些牲口,以最快的速度,用一个团的兵力直接扑向堺港,接应登陆作战的主力。
这个团的行动,本质上就是一次武装游行,萨摩藩本身就没多少兵力,为了打败幕府,老底子都搭进去了,守家的兵力加起来都不到两千,还得跟长州藩一起占着堺港,跟其他造反派一起盯着京都。就算在堺港的兵力,两个藩加起来也不过一千多人,谁也没想到大明帝国的军队会从海面打过来。
扑向堺港的海陆两军的实力相对强大一些,也就是一个东北调来的步兵师第三师,山地旅二团。整个海外联盟,也只有山地部队和陆战队有旅这个编制。这个跟部队的作战要求有关,三三制这个东西能在兔子国生存并且生命力旺盛,说明这玩意是很合理的,是无数实战检验的产物。陈燮真不是恶趣味,更不是偷懒,而是这个编制确实比较实用。
堺港的登陆战进行的更为顺利,二十艘三级战舰的炮火,轻松的摧毁了守军的抵抗意志,这还是出于保护港口的目的,没有对着港口周边进行射击,只是把四周的炮台和堡垒清理了一下的产物。一个小时铺天盖地的炮火之后,堺港的上空升起了白旗。
怎么说呢,这个时期的日本,带路党真心不少。大炮响起的时候,港口内的很多日本人便纠集起来,勾结在当地做生意的大明和朝鲜商人,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临时武装,陈燮这边还在登陆的时候,那边已经打着白旗投降了。
这边登陆部队刚刚完成对堺港的控制,牛藤次郎派出的一个团,先头的骑兵侦察部队出现在了三十里外,次日两军先头部队意外会师的时候,陈燮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好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