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9曰,德国,亚琛
这座毗邻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德国城市是著名的温泉疗养胜地和工业生产、贸易集散、交通运输中心,第二次苏德战争爆发以来,数以百万吨计的军用物资在人道救援的幌子下经由亚琛入境,这里也因此成为苏军轰炸的重要目标。由于距离边境仅有几公里,传统轰炸手段的精度根本无法避免误炸事件的发生,苏军炸弹时常落入荷兰、比利时境内,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两国政斧也相继动员民众撤离边境地区。在西方盟国的政治影响下,大多数欧洲国家明显倾向于支持德国,荷兰和比利时亦不例外,因而在许多国际场合,人们总能够听到两国代表控诉苏军的残暴行径,那些照片和影像也是指证苏军误炸的有力依据,从而让苏联政斧背负额外的外交压力。基于这种负面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加之德军不断增强亚琛等地的防空力量,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新型防空导弹亦使苏军的轰炸损失率不断攀升,苏军统帅部无奈减低了对亚琛等边境城市的轰炸力度。另一方面,德[***]队却在这些边境地区秘密扩建空军基地,并利用美国和英国提供的战机扩编航空部队——战斗机中队从19个扩增到了199个,轰炸机部队亦从无到有,德国空军甚至第一次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轰炸机部队。
昏黄的夕阳下,一架架灰绿涂装、机尾喷涂着白色铁十字徽标的四发轰炸机在巨大的轰鸣声中滑离地面。相比于二战时期活跃于各条战线的亨克尔、容克、道尼尔系列轰炸机,这些飞行器更大、更快、更强,它们能够搭载数吨炸弹往返上千公里,对敌人纵深的战略目标实施空袭,从而造成物质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这些姓能优越的战略轰炸机虽然没能帮助西方盟国赢得与苏联的阵营大战,却极大地破坏了苏联的工业基础,进而造成难以想象的连锁反应。若是1949年的苏联拥有1946年时的综合生产能力,德[***]队恐怕很难熬过1949年的冬天,更不用说在1950年发动卓有成效的绝地反击了。
在数十架喷气式战斗机的保护下,百余架轰炸机于亚琛空域编队集结,然后背着晚霞渐行渐远。接下来的航程对于它们来说是相当漫长的,在沿着波罗的海南部飞行之后,它们将穿过立陶宛、拉脱维亚以及俄罗斯腹地,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上空扔下炸弹,继而沿路返回,全程近4000公里。距离并不是最可怕的敌人,早在东西方大战期间,苏联就紧急研发了用于拦截盟军轰炸机群的高空战斗机和防空火箭,而随着喷气式战机技术的发展,米格-9和米格-15也加入到高空拦截部队的装备清单之中,大功率的脉冲雷达亦能够为苏联空军提供远距离的预警信息。
沉寂、安详的夜空中漂浮着大片大片的云,一轮明朗的圆月悬挂在云层上方,银色的光透过偶尔的缝隙照耀着波光粼粼的海面。遥远的天际,一种非自然界的机械声音逐渐明显,拥有巨型机翼和四个大型发动机的金属飞行器让这世间的一切生物相形见拙,整个空气中都只有那沉闷的轰鸣声,巨大的黑影在连绵起伏的云面上飞速移动,带过的强大气流在掀起了一道道云浪。不知不觉中,它们已经飞行了近千公里,眼看模糊的海岸线就在前方,忽然间,一群泛着银灰色光泽的飞行器出现在视线远端。体型上的差距使得它们乍看起来像是螳臂当车的可怜虫,但在亚马逊河,没人敢于小觑“微不足道”的食人鱼,苏军战斗机亦有着食人鱼的凶悍,它们迎面而来,凭借闪电般的速度向德军机群发起冲击。依照盟军战略轰炸的经验,百余架德军轰炸机好似波澜不惊的鲸群,稳稳保持着密集防御队形,从飞机上迸射而出的弹雨在夜空中形成了一幅奇景。
高手对决往往一招分胜负,但也有可能陷入鏖战。苏军战斗机利用火箭弹和机关炮击落了几架德军轰炸机,却没能扰乱德军轰炸机群的队形,自己这边也损失了好几架,它们只好在德军机群外围盘桓,伺机对那些得不到全向掩护的目标下手。往返几次下来,这些短腿战斗机便因为油料耗尽而被迫返航,但以此论胜负为时尚早,在辽阔的苏联领土上,多处航空基地已是灯火通明,战备值班人员迅速就位,随时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在这一方面,苏联军人与他们的德国对手一样值得尊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