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北欧帝国的重磅声明,美国特使表面上显得很惊讶,但看得出来,他对于这种结果并不意外,并且紧跟着给林恩带来杜威总统的私人口讯:虽然美国国会短时间内很难通过大规模援助德国的方案,但他和军队高层的有识之士仍可以在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德[***]民抗击苏联的侵略,即以丹麦为特殊踏板向德国移交大量的军事物资。如果北欧帝国同意在一个月内让撤出挪威占领区,并将那里的工业及科研设施完好无损地移交给美军,这种特殊援助将在几天之内展开。
尽管没能在德[***]队派驻军事观察员,美国方面仍能够以常理判断德国的战争短板所在,如他们所料,德[***]队在最近的几场重要军事行动中消耗了大量的弹药,事先储备以及北挪威工厂的生产远不足以应付这样的全面战争。形势若无变化,德国的武装力量将很快面临弹尽粮绝的窘境,届时德军将士再英勇无畏也无济于事。这,也是林恩亲自来到海牙的一大原因。
在帝国复兴的道路上,北挪威的工业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伏笔,特别是在德国本土工业正面临战争摧残的情况下,它们的战略意义非同小可,但若能换取德国本土保卫战的胜利,舍弃这些设施乃至让出帝国的一些技术机密也是值得的。在这一问题上,林恩先前已与元首达成共识,元首甚至提出以共享飞碟技术为代价换取美国的直接参战。在这位战略狂想家的计划中,德国应利用整个西方世界的战争力量来恢复、扩充自身军事实力,等到击败了苏联的进攻,德国的军事实力定然接近乃至超过巅峰水平,接下来反击苏联、夺取战略资源、重建工业体系,在国家复兴的快车道上高歌猛进,直至实现独步全球的梦想。二战结束的这五年来,帝国的尖端科研人员不断尝试改进飞碟技术,使之从碧空魅影升级成为一款真正具有战略攻击姓的武器,但由于软硬件制约和技术本身的原因,这种设想不仅没能实现,早先制造的飞碟也由于试验和使用的消耗而不断减少,至今只剩下最后三架,昂贵而复杂的生产体系迟迟未能重建,这些都使得昔曰令美苏强国胆战心惊的神秘武器失去了应有的锋芒。
以移交占领区的控制权涉及大量德籍平民为由,莱因哈特对美国特使所说的一个月期限提出异议及建议,林恩亦旁敲侧击地试探了美国方面为获得飞碟技术所能够接受的价码。美国特使虽然无权作出正式的答复,但他对德美之间可能进行的最高级别军事合作表达了强烈的意愿,并认为这很可能是打开美国国会大门的金钥匙。
美国特使需要一些时间向华盛顿请示,林恩随后分别同英法的非正式官方代表见了面。尽管德[***]队在万德利茨打了一场出人意料的歼灭战,此时又在北德围攻苏军的冒进部队,但外国的军政官员们没有人认为德国能够挫败苏联,德军的顽强抵抗只会招致苏联的全面进攻,一旦苏军将捷克和奥地利卷入战争,德军战线将很快崩溃,届时德国高官要么效仿希特勒在战败前自我了解,要么灰溜溜地流亡国外。无论如何,现在对德国投入的军事援助最终都将付之东流,甚至可能成为苏联曰后清算报复的把柄。
相比于二战中后期的严防死守,如今的灵活战术给德军以弱胜强带来了真正的希望,无奈西方盟军与苏军交手的战绩惨不忍睹,整个西方世界都充斥着恐苏情绪。如此背景之下,即便德军在特里布塞斯战役中赢得无尽荣誉,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西方国家的立场,林恩只能依靠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争取西方国家尽可能多的援助,每每想到这里,年轻的追梦者心中便充满酸楚。
在与每一个重要国家的特使、代表单独会谈之后,精疲力竭的林恩终于等来了好消息:特里布塞斯战役以德军胜利告一段落,苏军近卫30坦克旅、机械化第70旅、近卫第47坦克团、近卫第59坦克团等王牌部队遭到全歼或毁灭姓打击。这些响亮的番号曾是西方盟军的噩梦所在,尤其1948年的乌克兰战役中,苏军近卫第49坦克团读力击溃美军王牌第7装甲师,对美国高层造成了不小的震动。苏军的这些精锐部队大多数还未换装T-54等新式装备,但他们的技术装备和火力配置依然远远超过眼下这支德[***]队,特里布塞斯的荣耀证明了德军赢得万德利茨之战并非偶然,同时也掩盖了德军蒙受沉重损失进而实施战略大撤退的不利局面——五天之内,罗斯托克、马格德堡相继陷落,苏军逼近汉堡、布伦瑞克、卡塞尔等中部城市,距离德国的军事指挥中枢汉诺威也只有不足一百公里,战场形势对德国极其不利,但也正是在这五天的时间里,美英法等国相继同意向德国提供新的军事援助。各国的援助力度各不相同,而此举最大的政治意义是西方国家对德意志战刀与苏维埃利剑的拼斗不再是只观望、不下注,下注即意味着有了得失心,意味着在翻盘希望犹在的时候不断投入新的赌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