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562章 税论(向所有读者求助建议)</h1>
“你的想法是将我大唐之税赋一分为二?”李叔叔似乎有点明白我的想法了,不过,他没有做过,也没有考虑过了这件事情,所以,一切在他的脑袋里变成了一团浆糊,我需要替他理清头绪来。
李叔叔很开明,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十分的英明,大唐第一个强调农工商并举,提倡和促进商业的皇帝就是他,而且他也做到了,而且他的目光非常的敏捷,对于新事物很容易就能抓住要点和中心,毕竟大唐军事学院,使得李叔叔一直非常头痛的兵将分离制度得以实施,虽然这个目标还远,至少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不过,李叔叔却能抓住关键,敢于起用一位不世之才,也就是本公子我,大胆地放权,才有了今天大唐军事学院渐渐地为大唐军人心目中渴望的晋升之地,而不像以往,需要上司来进行推举,这样既能避免军阀派系的产生与林立,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各级将官对大唐的忠诚,让他们明白,他们吃的是大唐的粮,当的是大唐的兵,而不是某某人的私兵。
另外,进奏院的建立,对于大唐能及时地获取国内与国外的军事、民生、物产情报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这一次对高句丽作战,除了武研院研制的火器大发神威使唐军摧城拔寨不费吹灰之力外,还得宜于进奏院绘制地精密、细致的军事地图,另外,大量的细作及时地回馈的情报也让大唐军方高层在指挥层面上有了充分的时候作出应对。
不仅仅如此,若不是进奏院对吐蕃的严密监控,很有可能李叔叔还沉浸在翁婿之国永不相扰的美梦之中。林林总总,这一切,都证明了李叔叔的远见卓识非是常人所能及的,我敢说,没有李世民,也就不会有大唐如今的繁荣强盛。
----------------------------------------------------
我望着李叔叔,非常诚恳地言道:“岳父大人,小婿最主要想说的一点就是,人口不会自动的减少,他会增加,而且增加得非常的快,我大唐建国之初,大唐户不过三百万户,而如今呢?近三十年来,增户不下五十万户,这还是小婿在一次替父亲整理文书之时所看到了,现在的人口比之先帝在位之时要多出了许多,相信陛下也知道,朝庭对于土地兼并的控制并不是很严。”
李叔叔冷笑了数声,轻叹了口气言道:“控制不严,岂止是控制不严?老夫呕心泣血,殚尽心机,想方设法,有用吗?没有,因为触及到的,不仅仅是百官的利益,更是我大唐统治基础的利益。别的不说,朝中勋贵之家,谁不是良田千顷?所以朕清楚得很,土地兼并只能拖延,绝不可能止歇。”
“所以岳父大人,那么人口增加而土地兼并也愈演愈烈,大量的人口衣食无着,或是依附于大地主,成为佃户,而还会有一部份将会从农村流向城市。我敢断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势会更加明显,如何来妥善安置这些从农村流向城市的人口可以说关系到大唐稳定的根本。”我站了起来背着手,很严肃地表情,这是一个值得历朝历代深思的惨痛教训,可问题就在于,他们所订立下来的士农工商,以士为重,轻工贱商之术,正是阻止社会由农耕社会向工商业社会进步的拦路虎。
“既然朝廷苦无良策和会统治决心来限制地主的土地兼并行为,否则这种趋势将不可阻挡,但这样做也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而商人开办的大量的各种作坊能够有效的吸纳这些人口,从而无声的化解这样的矛盾。”一口气说完了这些,见李叔叔歪头瞅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小婿这是不是太杞人忧天了?”
李叔叔笑了笑,端起酒盏朝我遥敬,然后一饮而尽。抚掉了短须上的酒渍摇了摇头:“无妨,你但言便是,反正这是咱们翁婿私底下聊天,老夫不会怪罪于你。”
“那是那是。”我干巴巴地笑了两声,李叔叔虽然这么说,代表着他向我打了个包票,不过,边上李叔叔的专门记录人员可不管这些,大笔继续疯狂地挥毫泼墨,看得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首先,那我们就必须得先分析租庸调,什么是租庸调,其优点和劣势在哪儿,这个,嘿嘿......”我挠了挠头,决定拱手让贤,李叔叔亲手制定的国家税收制度,最清楚其利弊的,除了李叔叔再没别人。
“你这小子,想让老夫来言是不是?瞅你那抓耳挠腮的模样,呵呵呵。”李叔叔大笑道。这话根本就是冤枉人,我只不过让李叔叔这位帝国主义头子也有一个显摆自己知识财富的机会而已,免得老流氓坐久了,变得不耐烦懒得听我说完正事,岂不是损失大了?
李叔叔站了起来,抖了抖黄袍的前襟笑道:“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它的内容是:每丁每年要向国家交纳粟二石,称做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称做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