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737章 五年</h1>
李世民在碎叶城收到孙享福宣抚吐蕃的详细奏报的时候,就差没有拍案叫绝。
设立奖励制度,推动当地百姓快速汉化,也就是他的脑瓜子能想的出来,有了他将吐蕃的事情全部理顺,那么李绩过去之后,就轻松的多了,只需要安心练兵,加强当地基础建设就行。
七月,乌古斯,詹萨,勃律三个王国的国王抵达碎叶城,正式向大唐申请,整体并入大唐。
李世民派礼部官员装模作样的进行了一番考核之后,于八月,正式宣布三个王国的领土为大唐固有领土,旗下所有的百姓,全部纳入大唐户籍,同时,通往三个国家的水泥道路,也开始修建,驻军,则是快速接手了城防。
这三个王国的土地可不小,足有后世中原地区三个省那么大,并入之后,为大唐增加了近四百万人口,并且,使得大唐的领土向西延伸到了里海沿岸,向南,则与天竺全面接壤,至此,除了拜占庭帝国之外,大唐已经与大食,波斯,天竺三大帝国,各有超过千里的国境线接壤。
这一动作,使得整个西方世界的视线,都看向了大唐。
有的人,是为之感到担忧,有的人,则是为之感到欣喜。
为之担忧的,自然是几大帝国,他们担心,大唐最终会影响到他们的统治,欣喜的,自然是那些依然存在于这一地区的小王国。
因为,大唐对于臣服并入的王国给出的条件太优厚了,道路,城池,房屋,那是说建就建,所有的官府机构,医院,学校,都会快速的设立,连本该缴纳的当年税收,也全部免除,三个王国的国王,都获封了国公的爵位,国内一干高官,也有爵位封赏,并且,有一些,还会任命为实职。
然而,不管是喜的人,还是忧愁的人,他们都不敢对于大唐这一决定,发表什么不同意见,现下大唐做的任何决定,他们都只有接受的份,人家都设置了那么严苛的臣服条件了,还是有王国力求达到标准,去选择臣服并入,你能有什么办法?
当然,现在整个欧亚大陆,有实力跟大唐叫板的,也是有的,拜占庭帝国和大食帝国,在军队数量,人口基数上,就并不比大唐弱。
只可惜,大食就像大唐的一条狗,死盯着拜占庭帝国咬,同时在不断的削弱波斯的实力,在大唐收编这三个王国的时候,大食的战线再度向前推进,抵达了地中海沿岸,正式与拜占庭帝国直接接壤,两大帝国之间再没有任何缓冲,大战,即将不可避免的要展开。
这场大战,必定是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老牌帝国对上游牧民族的时候,就跟以往中原王朝和北方匈奴,突厥对抗一样,不是一两战,能够将对方击倒的。
大唐的既定策略,并不是参与他们的争斗,甚至,会通过不断向大食人购买奴隶,而加剧他们对外征服的脚步。
虽然,最大的战场摆在了大食和拜占庭之间,但是,战争产生的后果,则是不断地体现在波斯和天竺两大帝国身上,而天竺和波斯,才是大唐并入了众多小国之后的下一个目标。
负责种田,抓生产的孙享福,是不需要操心这些战略上面的事情的,他只需要带着他的妻小,在大唐境内,轻松自在的游玩,种地就行。
五年的时间,他从吐蕃高原,下来之后,在中原的各个州道,或两三个月,或半年的停留,做了很多实事,又去往海外的耽摩道,澳洲,倭州等地走了一圈,之后,又从辽东上岸,去到了薛延陀,主持了夷男的葬礼,将薛延陀的领土全部划成州县,设立较为完备的管理制度。
整个大唐的农业生产,在他不断的规划,改造下,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精耕细作,近乎覆盖中原所有州道,连四边少数民族地区,也进入了半精耕的时代。
贞观十六年中秋,虞世南离世,在薛延陀宣抚地方的孙享福,在乌兰巴托收到这封信之后,心里仿佛松了一口气一般,开始启程赶往长安。
这位老人家比历史上多活了四年,在这个时期,能活到八十五岁的,绝对属于人瑞,连发丧的帖子,都是红色的,因为这是喜丧。
而他之所以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是因为,他知道,老人家已经活的很辛苦,五年前的时候,出门,就要两个人架着走了,只在江陵学府坚持教了一年书,就回转长安卧床修养了。
这两年,估计也就意识有时候是清醒的,靠着野山参吊着一口气,吃喝,靠人喂流食,拉撒,则是有了,就自己流出来,和后世的重症病患一样,活着就是受罪。
李世民在年初的时候,也回到了长安,因为,李渊也快不行了,事实上,这几年,长安经常有大臣离世的消息传出。
张公瑾,温彦博,杜如晦,刘政会,柴绍等,相继亡故,而在善阳时常要靠输血维持生命的秦琼,差不多也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
孙享福路过善阳的时候,秦琼已经不能说话了,眼睛只是一直望向跟在孙享福身边五年了的儿子秦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