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跟着人群听旨的阿月,在知道这个胖子将是岭南道最大的官之后,心里很是不服气,在她们岭南人的心中,只有冯盎这样慈祥睿智,能带领大家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的酋长,才应该是岭南的最高管理者。
再之后,就是酆王李元亨被封为陕州刺史,周王李元方被封为襄州刺史,康王李元礼被封为归州刺史,韩王李元嘉被封为黄州刺史,彭王李元则被封为房州刺史。
这几人也同样是任实职,等于是紧紧的围在了荆州,郢州,复州三个人口大州的周边,作为山南道后续重点发展区域。
对于他们的任职,孙享福其实都不太担心,因为,经过自己近三年的教育,他们再也不是生活白痴,在农耕方面,不能说有多擅长,至少该懂的都懂,而政治方面,有长孙无忌在上面总抓大方向,他们只需要稍微有一些执行力,当地的发展,也一定都会上一个台阶,听了那么多民学课,结识了那么多农学生,要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展不起几个产业,那他们就真是智商有问题了。
最后一道旨意,才是给孙享福的,复农国公之爵,太子少师之职,无需回长安履职,继续在山南道种稻,教育新一届的王爷班就行。
然之后,马大全把所有新来的王爷都给孙享福介绍了一遍,心师礼,并且告诉他,陛下对这些王爷的期待很高,若是他们年满十六,需要就藩的时候,还没有担任一州刺史的才能,那就是孙享福这个太子少师教学不利。
这些话里面的意思,孙享福听懂了,有了太子少师之职,就不再像是之前那届王爷班一样,只教他们种稻而已了,还要在其它各方面教导他们,让他们有一定的施政水平,当然,孙享福也有点怀疑这是马大全刻意在给自己加戏,李世民不可能不知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道理。
领旨过后,孙享福接收了十位小王爷,然后,就跟马大全说慢走,我不会送你了。
既然知道这家伙对自己没什么好心思,孙享福也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反正现在哥官复原职了,从二品高官,虽然不入朝,但你一个宦官能耐我何?
可怜千里迢迢而来的马大全,宣读完那么多圣旨,连被杯茶水都没喝到,就被送客出门了,孙享福可以想到,此人回到长安之后,一定会借机说自己的坏话,不过,这正是他想要的,他不动,自己怎么好推动宦官制度的改革。
“还记得你们当初来九垸县之后,是什么样的待遇么?”
孙享福并没有先跟李佑,李愔这些新来的王爷说什么规矩之类的,甚至,都没有安排他们居住的房间,而是把脸转向李元懿,李元轨这些明年才到年龄就藩的几位王爷问道。
“这个,自然是记得的。”几人眼神之中带着些许玩味之意答道。
“那就好办了,以后,他们就交给你们管教了,一切标准,都按照你们刚来的时候那样,他们少干活了,你们就要多干活,究竟谁干比较好一点,你们自己懂的。”
“懂的,懂的······”
听到孙享福这句话,几人不自觉的就露出了坏坏的笑,虽然还有一年多才够年龄去就藩,但是,有这些小家伙的到来,他们也算是提前解脱了一半。
“你们自己的学业也不能放松,刚才的圣旨你们听到了,我现在有太子少师的职务在身了,陛下命我管教你们,所以,我就算是对你们动戒尺,也是理所应当的,哦,我好像忘了,陛下赐给我的可以打王爷的鞭子,好像一直都没有收回,你们懂的?”
“懂的,懂的······”几人脸上的坏笑稍微收敛道。相比于此前在宫里的时候李纲,陆德明,孔颖达的真打,孙享福可算是好多的,虽然一直都在说打,但一处都没真的动手。
“那好,现在差不多也要开始泡稻种,整田了,把他们身上这身锦袍,所有值钱的配饰都换下来,种田的人,可不需要穿的那么珠光宝气······”
很快,到九垸县落脚的这些小王爷们就傻眼了,其中,性格暴躁的李佑和李愔当场就不干了,然后,他就发现,他在这里,指挥不动任何一个人,不自己动手干活的下场,就是很快就变会成一个像乞丐一样的人。
当然,还是有人心疼他们的,李恪作为李愔一母同胞的哥哥,就跑来跟他做思想工作了,至少,让他们认清了现实。
几日之后,南下之前要做的各种事情都安排好了,孙享福便带着李泰,阿月,牡丹和芙蓉以及一众护卫去往码头登船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