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439章 铜矿的问题</h1>
白子国的问题,在李世民看来不是小事,他决定先询问一下大家的意愿,明日在朝堂上召见过张乐求进之后,再做决定,然之后,孙享福,房玄龄,李靖等人,毫无意外的被李世民请到了御书房喝下午茶。
到了这里,孙享福就没有那么多避讳了,将王浩写给自己的书信也拿出来给李世民观看,出乎孙享福的意料,李世民看完信之后,不仅没有像孙享福那么纠结,反而一副很爽的表情。
“王浩此子若是能入朝堂,朕必定以国相之位待之。”
“呃,陛下,臣觉得,房相与李相之才,胜王浩多矣,您何出此言啊!”
被孙享福这么一接话,李世民顿时有些尴尬,用歉意的眼神看了看房玄龄和李靖,解释道,“朕说的可不是左右仆射,我大唐能入政事堂的,都可以称之为相。”
理由很牵强,不过孙享福知道房玄龄和李靖两人不会为这样的事情纠结,所以,也不在这样的话题上继续纠缠下去了,说多了,就有挑拨君臣关系的嫌疑了。
“陛下,此前是高句丽,现在,到了云南诸部,王浩正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在牵引着大唐向他所设计的道路上走,臣觉得,这样不妥。”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却以为,在某些事情上,这个王浩与我大唐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咱们虽然被他带动了步伐,却并不见得是按照他心中所想在走,他以为我大唐百姓会一直仇视高句丽,朕恨不得将高句丽之民尽数屠之,以报此前那些惨死在高句丽的府兵之仇,朕却偏偏不,若是朕待高句丽百姓如汉民百姓一般,一视同仁,实行同化政策,你说,这王浩,是不是为咱们灭高句丽,凭白添了些助力?”
闻言,即便是孙享福一时也找到什么好的词语反驳,李世民的骨子里,还是非常想要扫灭周边所有不服,成就真正的一统霸业的,尤其是大唐实力强横了以后。
所以,他对王浩的运作,现在是持一种乐见的态度,他甚至想王浩在自己解决了云南的问题之后,去吐蕃溜一溜,说不定在他的运作之下,吐蕃也能被自己灭掉。
而孙享福所出生的那个时代,高句丽现在的地盘,超过八成以上,本就是属于我国东三省,所以,他一直就没把那个地方当外国看,自然也是希望这里早些归化一统,避免内部战争,消耗本国人口。
但以他对王浩的了解,却不认为李世民能够轻易的得偿所愿,包括现在的高句丽,别看张公瑾带着高德去了高句丽本土之后,战事进展的十分顺利,甚至有超额完成战略目标的趋势,那是因为在那些战斗中,死的都是高句丽人,这是王浩乐见的。
如果唐军在战争发动之后,继续对高句丽百姓采取怀柔政策,指不定王浩就会使计激怒李世民做出不理智的事情,他的目标,始终是推动大唐消灭周边异族,而不是融合兼并,因为,他的心里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见孙享福不再言语,房玄龄便道,“萧公的手书中,将云南之地的情况说的很详细,人口不少,但四处都是深山老林,非是惯于在那边生存的本地人,很难适应那边的生存条件。然而,那边的一些产出却是不少,比如对刀剑伤有奇效的白药,据说那边长的漫山遍野都是,这种药材,自从被定为战略储备物资之后,价格可是高昂的很。比如茶树,也是按山头算的,这些东西到了咱们大唐,那就是钱。而他们几乎缺少咱们大唐生产的所有货物,如果能通够商,对咱们的益处是非常大的。
臣也建议,同意张乐求进的禅让请求,并且,给予舍龙更加优厚的条件,让蒙舍诏一部,先负担起蜀中与云南之地的通商,如此一来,咱们的商品开始大量的流入云南之地,肯定能让心向我大唐的白族实力大增,就算其余诸部有所反叛,咱们出兵平定叛乱的时候,也有白族这一强援为助力。”
房玄龄的分析,李世民非常认同,包括李靖这个战略家,也没什么好说的,孙享福也从他的建议里挑不出什么毛病,但越是没有毛病的建议,孙享福越是感觉,这里有什么挥之不去的阴云,这可是王浩啊!他不搞事,还是王浩吗?
然而,他不能因为有些怀疑,就否定一个很好的建议,而且,此前,他心里也认为应该同意张乐求进的禅让,他觉得,即便云南之地要乱,也不能是现在乱,因为现在大唐周边已经够乱的了,至少,得先稳住,等高句丽的事情结束了之后,再乱也不迟。
看到孙享福虽然没有表示反对,却一脸担忧的皱着眉头,李世民呵呵一笑道,“正明无需担忧,此次东征,为了防止吐蕃有变,朕会派柴绍领五万大军,进驻蜀中,这可是经过了半年集训,全幅新式装备的精锐府兵,即便云南那边有什么变故,有这五万大军在,也可保蜀中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