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两种朝会都比较隆重,是不可能面见平民的,所以莫文远来当日,圣人正在紫宸殿同其余官员进行常参,无甚大排场,到的官员也少,相较于其他两种朝参,压力减轻不少。
然而压力与否都是相对的,莫文远穿过诸多官员时,能够感觉到他们落在自己身上的视线,多为好奇的打量,有的则是审视,圣人坐在最上首,即便莫文远再想知道他长什么样,此时也万万不能抬头的,他行礼,头深深弯下道:“草民拜见圣人。”
圣人也无意为难小儿道:“赐座。”
他坐在一块蒲团模样的垫子上,处于紫宸殿最中心,来自四面八方的视线都钉在他身上。
圣人倒是温和:“不必多想,我招你来不过是想听听压榨油法,书信写得再详尽,也没直接听人诉说来得好,此法既是你提出,想来也无人比你知晓得更多。”
论如何解释压榨法,莫文远已打了多次腹稿,解释的时候不紧不慢,语调平和,在圣人有所不解时还能徐徐解答,应对自如,便是常出入殿宇的老官都心道此子自有番气度,同寻常郎君很是不同。
圣人道:“听闻此法又是菩萨传授于你?”
这个又字让莫文远心中不是很安定,他道:“蒙菩萨厚爱,总是传授我些利国利民之法,再令我禀报圣人,此乃天佑大唐之证。”
此话一出,其他大臣看莫文远的眼神都变微妙了,此子真是伶牙俐齿,他们不刮目相看都不行啊。
圣人听他说这话,轻笑两声,也没有太过为难莫文远,又问了些吃食相关的问题,还称赞莫文远“少年早慧”“一手厨艺出神入化”,便放他走了。
莫文远全程注意力很是集中,应对过后松口气,心道终于结束了,便坐在车上悠哉悠哉回家,心想自己的回答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走后,圣人与群臣jiāo谈,说起了另一件事:“天竺之沙糖在我国应用广泛,自发现其妙用开始,每年都需从天竺进口大量沙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既需求量如此之大,何不让人前往天竺将制糖法学回来,传授给匠人农户,使他们多条求生之法?”
“巴蜀江南等地又种植了大量甘蔗,以往除非是制作石蜜,此物并没多大作用,即便是榨蔗浆也用不了多少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