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要的。咱们再拿一对指环,放饼子里。”
“指环怎么放饼子里?”
“硬塞。”
——
春去秋来,半年的时光匆匆而逝,又到了三年一度的乡试时节。
乡试又称秋闱,定于八月初九开考。
七月二十一日,县学就放假了。
吴轩帮着同宿的三人收拾东西,“二十九那天来广平街的宅子汇合,三十一早咱们就出发。”
吴文韬答应道:“好,那天我和修竹一块去你家。哎,可惜了王兄,本来也能和我们一起去的。”
他说的是吴家村学堂的夫子王秀才。王秀才三年前的乡试没过,这次本要再考,但是他的祖父上个月突然逝世了。
本朝虽然并不像前朝那样,明文规定三代以内至亲去世必须守孝三年不能科考。但大多数读书人还是遵循规矩,至少守孝一年。
等吴文韬收拾好了行李,吴轩又递给他两个盒子,道:“帮我给大伯带回去。”
“我说你怎么不跟我一起回家呢?”吴文韬道,“肯定又是什么贵重的东西,怕我爹说你。”
“哪有?半个月前不是刚回去过吗?”吴轩把盒子塞进他的行李里。
上个月底,吴轩豆豆吴文韬还有吴大田一家,都回了村子里。
吴轩本意只是想带豆豆回去看看大伯,没想到竟然听到了很多风言风语。有人说他考中了举人后一定会再娶,也有人说他马上就要纳妾了。甚至有人诅咒豆豆活不长了,最多再撑两年。
吴大田一家也是一样的情况。一堆妇人围着刘招娣问她为什么成亲一年多还没怀孕,还有人直接说吴大田家数代单传肯定是做了什么孽。
吴文寿气的不行,但都是一个村子的,沾亲带故的也不能动手。
这些人都是看吴轩和吴大田两家赚了钱,日子富裕了,心里不平衡,闲的来嚼舌根子。
——
等三人收拾好行李,吴轩把他们送出大门,然后回了家。
今天趁着天气好,带豆豆出门逛逛。
两人先去了白瓷铺子。
经过一年的发展,白瓷铺子已经在本地打响了名头。人们不再自己往窑厂跑或者让熟人捎带了,而是直接到铺子里买。反正价格都是一样的,在铺子里还有很多款式可以挑选。
东边的一整面柜子都摆满了花瓶,上面插着各色绢花。这是半年前铺子里开的新业务,刚开始是买花瓶送绢花,后来很多人都是奔着绢花来的,顺道买一个跟花色搭配的花瓶。
吴轩跟吴文寿说了去京城的事情。
吴文寿激动地搓搓手,“大堂哥,咱们的铺子是不是能开到京城里了?”
吴轩没有把话说满,只是道:“如果我能考中举人的话。”
“必中!大堂哥必中!”吴文寿激动道。在吴文寿眼里,吴轩就是最最有文采的读书人了,必定能考中举人的。
吴轩拍拍他的肩膀,让他独自冷静冷静,带着豆豆去了隔壁大田叔那儿。
吴大田道:“让文寿跟着你们去京城,这边铺子我能照看得过来。”
吴轩道:“他把我们送到京城就回来,不用在京城等着。”乡试要考半个月,放榜还要再等一个月,吴文寿在京城等着实在太浪费时间了。
而且,如果他能考中,会直接在京城买一处宅子,暂时安顿下来。
“行,看你们的安排。”吴大田现在只管他的豆腐铺子,并不干涉孩子们的想法。他又和吴轩说起了盐价的事情,“顾大人果然是个好官,刚派人接手了昱沽盐场,这盐价就降了。”
他口中的顾大人指的是吏部尚书顾朴,也就是顾瑾的父亲。
第70章
“虽然降的不多,但毕竟开了个好头。”吴大田显得很高兴。
盐价已经连续涨了好多年了,这次能降,不光是做买卖的,普通老百姓们也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