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前段时间建学校的时候。”
“当时匈奴县令们虽然因为不识字闹了一场误会,但之后匈奴县令与郡守等人冰释前嫌,很快就将自家孩子送去了附近县城的学校。”
“匈奴是没有学校的,所以那些部落的年轻人没多久就发现了不对。”
“除了学校,还有朝廷主持在草原上修建的几条路,似乎也很让他们羡慕,部落里面的老人还好,壮年与小孩儿却对其非常好奇,时常就往那条路上去。”
草原上的路都是从相邻的县城修出去的,路程不算长,又是多线施工,所以两三个月就差不多修好了。
晾了差不多半个月后,那些匈奴早已经用上了水泥路。
水泥路修好了,驿站当然也建好了。
那驿站的官吏必须时时刻刻都住在里面,就算他们内部可以商量着换班,也着实太孤单无聊了一些。
所以各地郡守特意在最开始的时候,便特意给驿站送去了不少书——
为了防止被外围部落的匈奴人看到,郡守并没有将兵书、谋略之类的书籍送过去,但张良与其他读书人自己编撰的小册子、故事书、新三百千等启蒙书籍、字典……全都给他送了过去。
也许一开始这些书籍没几个人看得懂,但随着在学宫读书识字的孩子学成归来之后,这些书就立刻就变得有用起来了。
李斯想了想,补充道:“再加上那些个匈奴县的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大家以前关系不错,生活水平也差不多,如今彼此的生活水平虽然算不上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吧,但确实拉开了相当大的差距:至少几个设立在草原上的县的匈奴如今已经可以做到荤素搭配,衣食无忧,可那些外围的匈奴部落却仍和之前一样,虽然顿顿肉类,生活却着实算不得好。
若对方一直是这样就罢了,可现实是他们在投靠秦国后才有了这种变化。
这就让人不太受得了了。
看着自己的邻居生活越过越好,而且大有继续变好的趋势,那些匈奴部落的人自然就坐不住了。
嬴政听完,看了李斯一眼:“先不用着急,到底怎么回事等萧何去了九原郡,亲自看过再说。”
李斯愣住:“萧何要去九原郡?”
嬴政点头:“谷丰侯最近新得了一些牧草种子,据说产量大、营养价值也高。只是匈奴已经习惯了逐水而居的游牧生活,想要让他们定居下来还需费一番功夫。故而寡人将萧何派去,希望他能做好此事。”
李斯一愣,想起萧何这段时间为推广猪肉做的事情,赞同地点头:“萧何放得下身段儿,也能与百姓混到一起,让他去做这种事确实非常合适。”
-
萧何当天散值之后,便将自己可能要去九原郡的事情告诉了刘季等人。
几兄弟面面相觑,没料到还有这般发展。
但樊哙等人在咸阳都有正经的官职,没有诏令不可能跟着萧何离开,所以大家只能将目光投向刘季。
萧何要去草原办事儿,一个人总让人放心不下。
刘季倒是没什么意见:“老子还不曾去过九原郡呢,就当去玩儿了。”
萧何叹气:“你若抱着这种想法,我还是一个人过去更好。”
刘季横了他一眼:“怎么,你还嫌弃上了?”
萧何无奈:“可不是嫌弃了?你上次跟着我忙里忙外,好不容易靠着一张油嘴滑舌与勉强还过得去的本事得了个小吏做,结果自己不当回事儿,当晚喝醉酒直接起晚了,好好的职位也被你给弄丢了,我还嫌弃不得了?”
刘季眼神有些飘忽:“我那不是太高兴了吗?”
萧何才不信:“太高兴?是太郁闷才对吧?”
见刘季面露尴尬,萧何正色道。“我并非和你开玩笑,这次任务不但是陛下亲自吩咐,重要性却与上次完全不一样。此事与匈奴相关,可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你若继续吊儿郎当,我可不敢带你去九原郡。”
刘季一顿:“匈奴?”
萧何点头:“陛下得了一些草种,据说产量很大,若推广种植的话,那些个匈奴许是就能定居在某个地方了。”
刘季到底是有成为皇帝资质的人,一听这话便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他当即保证:“你还不知道我?小事儿我倒可能含糊,但大事儿交给我,绝对出不了错!”
萧何松了口气:“那便好,我们赶快收拾行李。”
-
几兄弟为萧何刘季二人准备好行李,特意请假到城门送别两人。
却不想在城门口正好遇到一个老伯赶着一群猪仔进城,那老伯还一眼就认出了萧何,忙乐呵呵地走到萧何面前:“这位官爷,您这事儿哪儿去啊?”
萧何也认出了老伯,忙下马笑着迎了上去:“老丈安,小子我接到一个任务,正要往九原郡去。”
说着看了眼老伯用绳子绑起来的猪仔,笑道,“您家这猪仔这是满两个月,可以带出来卖了?怎么瞧着好像数量不大对?我记得之前到你家去宣传养猪问题的时候,你家猪圈里面有十来只小猪仔呢。”
老伯哈哈大笑:“多亏了你四处宣传,我家猪仔今年早早便卖出去了。”
萧何愣了下,笑了:“这可是好事儿。”
这老伯家就只有老两口在,一年就指望着卖猪仔赚钱呢。
听说往年猪仔刚满月就要赶着猪仔到集市上去卖,还没办法一口气卖完,要分成好几批才行,如今在猪仔成长前就卖出去了,也不用来回奔波多次。
老伯脸上挂满了笑容:“你不用为我担心,我如今又学了门手艺。”
萧何好奇:“什么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