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团有些拿捏不住,他一时也说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总觉得怪怪的。
正在犹豫间,林大团低头发现地上的脚印、一排排清晰的脚印。
“不对,这些人来自衙门的”。
林大团恍然大悟:这些人的布衣是刻意装扮出来的,但靴子没有换过,尽管上面沾了一些泥土草屑,但细细看去,还是不难发现。
看到这一幕,林大团心里却更加疑惑起来:既然是衙门的,为何不光明正大的来呢?盐课衙门也是衙门,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对当地衙门的人还是比较了解的,林大团觉得这些人并非当地官差:不是布政司衙门,那便是京城的了。
“难道,他们这是来秘密调查仲大人的?”。
想到这里,林大团有些害怕起来:之前朝廷钦差来督办怒江驿站一案,就曾见过锦衣卫的人,就是这种场面。
走着走着,林大团捂住肚子,一脸的难受,身边几个灶户立刻上前将其扶助:“大可,你这是怎么了?什么东西没吃对吗?”。
林大团顺口说了一句:“谁说不是呢,早上的饭菜凉了,结果后来我又喝了一碗凉水……”。
一阵异动,那中年男子转过身来,仅是一个简单的皱眉,顿时生出几分威严来,他身边几个随从立刻围了过来,仅是站姿便是有些身手的路子。
好在这些人都认识这个叫林大团的人,眼前的这点小事也不会入他们的法眼,稍稍停顿一下,之后便继续向前走去。
林大团回到盐田,这一次,他更加坚信:这些人,绝对大有来头,不可小觑。
“你们好好在这里盯着,我马上去趟盐课衙门找仲大人”。
林大团找了一匹马,临走之时还不忘叮嘱一句:“此事,就你们几个知道就行了,不要到处乱嚷嚷,弄不好就露馅了”。
……
知府衙门一如既往,知府姜飞越有些日子没有出门了,他几乎天天在等着圣旨,但天天都没有音讯,失望也就越来越大了。
野心这东西,有的时候也很奇怪:若是看到前途一片光明时,野心反而会增加兴致,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反倒成了前进的动力。
而一旦仕途无望,或者遇到阻力看似无望,那便会生出两种结果来:要么心灰意冷,从起一蹶不振,要么就是玩火zì fén,开始铤而走险。
就姜飞越而言,他只是一个普通科举出身,之前又在都察院,他自然不会铤而走险,但野心还是有的,属于那种部分心灰意冷、部分受阻那种。
毕竟,圣旨还是没有来嘛,万一是个好结果呢?
“知府大人,你还是到外办走走吧,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农桑之事事关民生,是不是去看看?”。
知府衙门的一名书吏,是姜飞越从京城都察院带来的,也算是心腹中的心腹。
不过,在眼下这个关头,再怎么心腹说话也不好使。
“看什么看?知府衙门又不是本府一人,让他们去就行了,秋收嘛,本官能下地干活吗?”。
懒懒的打个哈欠,姜飞越有些疲惫道:“对了,你们再派人到北边的驿站去,看看有没有京城来的人?”。
人啊,越不动弹就越懒,越懒就越不动弹,最后懒得越来越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那名书办只得照做,他实际也就是知府大院的管家,什么事儿都得要操心一下。
知府衙门口最近也热闹起来,与之前冷冷清清不同,小摊小贩也可以靠近。
这都是照着盐课衙门做的,姜飞越之所以做,也是因为听说锦衣卫和英勇千户所的人对仲逸的这一套做法很是赞许,而且听他们说,这个消息还会传到京城。
这么好的事儿,盐课衙门能做到,我知府衙门有什么做不到呢?
只是这位知府大人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这种做做样子的态势,也让门口的小摊变得松散起来,是不是真的小贩,也就不得而知了……
要说啊,这段时间以来最消停的,还是土司大院,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土司老爷终于下令:可以让木木花自由出入了。
土司的管辖地更为复杂,人员构成与一般的衙门也不同,但这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土司的人不会太在意,别的人也不太在意。
这天午后,土司老爷却得到一个比较特殊的消息,这个消息是他的属下打探而来,十有八九是真的。
“老爷,目前就发现十几个人,都在后山一带,他们居无定所,而已不做什么,只是行踪有些不定,好像是专门为什么事儿来打探的”。
属下说了这么一句,立刻上前道:“老爷,要不……我们派人将他们抓起来,审审再说吧……”。
土司老爷有些犹豫,他来回踱步道:“这种事儿嘛,若是换到知府衙门或知县衙门,他们也许会这么做,但并无什么证据,抓他们又有什么用呢?”。
二人商议一番,土司老爷最后拍板道:“还是再等等看吧……先派人盯着,有什么情况随时来报……”。
如此做决定,也是有原因的:怒江驿站被劫一案才了结不久,朝廷的旨意还没有到来,这个时候,还是应该慎重才是。
老爹是这个样子,木木花却依旧沉浸在盐课衙门里,现在能自由出入了,她便带着丫鬟又向衙门口的小摊前奔去,为了那口小吃,也为了衙门里的仲大人……
自从穆一虹的事儿办妥后,仲逸的日子也轻松了许多,盐课衙门的差事步入正轨,无须仲逸时时事事盯着,他倒是可以多在书房看看书、品品茶什么的。
不过,这我翰林院的仲大人终究不是姜知府的境界,早在几天前,仲逸就收到师兄林宗武的来信:京城派往云南的钦差已经启程了。
此次来,不是别的,正是为了之前怒江驿站一案而来,传旨来的。
至于旨意内容,林宗武在信中也没有提到,能看的出来,连他这位京卫指挥使司的佥事大人也打听不到,足见口风之紧。
两天后,锦衣卫北镇抚司镇抚使石成也传来消息:与这些传旨一起的,还有一对人马,而且是在暗处。
不用说,能让石成如此牵肠挂肚的,自然同样是锦衣卫的人莫属。
至此,才刚刚平息的云南大理府,很快又要热闹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