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名守卫立刻走了过来:“哎,你怎么坐下了?这是你能坐的吗?也不看看是什么地方?”。
程默急忙前:“怎么坐不成了?这里,难道不是大明的天下吗?”。
“呵呵,紫禁城也是大明天下,你怎么不去那里边找把银子来坐坐?”。
“你以为我家公子去不得紫禁城?没有一把椅子?”。
“少在这里瞎唬唬,风大,也不怕闪了舌头。快说,你们是干什么的?”。
“做买卖的?怎么地吧?”。
“做买卖的?做买卖的多了去了,做什么买卖的?”。
这时,程默意味深长的回了一句:“在榆林府,还能做什么买卖?你天天守着城,会不知道吗?”。
经这么一说,那差役倒停止了询问,他缓缓前,再次盯着盯着眼前的程默,目光最后又落在一旁逍遥自在仲逸的身。
近日,知府衙门倒是传过话,说是京城有个翰林院侍读来城,这才稍稍加强戒备。
不过,看看仲仲逸与程默这二人的言行举止,全无朝廷命官的处事之风。
一句“在榆林府,还能做什么买卖?”,似乎京城还管用。
很明显,这个所谓的‘买卖’,除了大煤矿,还能有什么?
“行,如今,做买卖的都是爷,我也不想多问”。
那守卫一脸的阴阳怪气,连连挥手:“走吧,走吧”。
这么一说,程默却不干了。
“翰林院六品侍读仲大人,奉旨来此办差,你等如此怠慢,是何居心?”。
这话说的虽有点过,不过好在他还将“体察民情”说成是办差。
都在城门口官服乌纱的亮相了,还怎么体察?
不过,所谓明察暗访:在三边镇的暗访已结束,是时候在知府衙门露露相了。
这个道理再明白不过:若是一直这样‘潜伏’下去,反而使知府康祺等人心不安了。
事情做到明面,大家都相安无事。
“你,真是京城来的仲大人?”,那守卫的语气立刻变得缓和起来。
“放肆,假冒朝廷命官,这么大的罪名,谁敢假冒?不想活了?”。
虽是初次离京对付这种场面,程默的架势还真像那么回事:“不过,这话又说回来,若我们这大人是翰林院的,你又该当何罪?”。
“小的该死,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请仲大人恕罪”。
闻听此言,门口所有守卫急忙纷纷围了来,一脸虔诚拜道:“拜见仲大人”。
此情此景,与方才那副嘴脸,截然不同。
“站住,你要去哪里?”。
见前面一名守卫扭头离去,程默急忙叫住:“不会是要到知府衙门,叫你们知府大人去吧?”。
守卫急忙收住脚,转身唯唯诺诺道:“知府大人说了……,迎接仲大人……,是应该的”。
“不必了,知府衙门公务繁忙,差事要紧”。
仲逸径直向前走去:“本官来此,也是各处走走、看看,任何人不准跟着”。
这话说的,分明是在提醒这帮守卫:你们派人跟在后面,看看本官到底是如何体察民情的?
“是,一切听仲大人的”。
城门守卫头领立刻向属下吩咐:“快,告诉城的弟兄们:翰林院的仲大人进城了,千万保护好,马报告康大人”。
一个小小的六品,自然犯不着要寸步不离的护随。
不过,派人看看这位仲侍读去哪里体察民情,倒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