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四百七十六章 退兵之意</h1>
江阴侯吴高已有了退兵桂林府的主意。他派人去平乐府城,下令知府陈用晟调集船只,在城池北部的乐川水上架设浮桥。
桂林府位于此地的北面偏西,要往桂林方向行军,必定渡过大致南北流向的乐川水才行。
但不到中午,吴高便得到了陈用晟的回信。陈用晟在信中言,平乐府粮草充足,请江阴侯入城驻扎。却不提建造舟桥之事。
吴高看完信,心中顿时腾起一股怒火,脱口说道:“连个知府,也要与本帅讨价还价?这个陈用晟胆子太大了!”
在大军到达平乐府之前,吴高为了不被堵在漓江南岸,着实给陈用晟许了一些承诺。自称自己有十几万大军,会在平乐府击败叛军,并保证府城的安危;要知府等官员即刻操办舟桥,不得殆误战机。
如今两军对垒,吴高又要知府在乐川水架舟桥,似乎要离开平乐府的迹象。但吴高没料到知府陈用晟,竟然有不听军令的意思!
有广西军籍的将领,这时开口沉声道:“陈用晟以前是广西署平乐府事,洪武三十四年(建文年间),朝廷派人到广西调兵,陈用晟以为蛮族作乱不能平息,力劝广西三司顾及蛮夷叛乱之害。及至太宗皇帝登基,便以陈用晟‘善抚绥蛮夷’,即刻升任平乐府知府。”
吴高听罢点了点头,沉吟片刻便道:“马上再写信过去,用本帅的将印。告诉陈用晟,本帅不会离开平乐府,但事关大略迂回合击之策、不便泄露军机,叫陈用晟不要多问,只管照军令行事!”
“得令!”
吴高离开平乐府之后,这辈子还回不回此地也不一定,先叫那知府协助了大军再说。不管他陈用晟以后生气与否,难道这就是他背叛朝廷的理由、可以栽赃到吴高头上?
府城北面那个渡口,天然便于架设舟桥,江心有好几处岛屿,将江面分作狭窄的数段,越窄的水面、架设舟桥越简单。
如果今天天黑之前能架好浮桥,吴高军便能在下午缓慢有序地撤退到乐川水东岸,然后连夜渡河撤退。
……朱高煦站在高地上,视线更加开阔,他能看到下面官军很大一部分的部署。
敌军靠得最近的地方,离山脚也有一里多地。所以在敌军停止前进后,两军对峙了近半个时辰,没有一声炮响。双方一直在行军追逐,似乎不止朱高煦缺弹|药,吴高军显然也不宽裕。
东边的太阳升得很高了,无数人马在太阳底下晒着。朱高煦身边的步兵将士们分腿站在山坡上,将长兵器插|入土里,扶着兵器瞧着下面的敌军阵仗。
好在今天一直在吹风,秋日的凉风吹拂下,人们晒着太阳也不觉得很热。所有的旗帜都在风中向着同一个方向飘荡,“噼啪”作响。风从西北面吹来,旗帜向东南招展。
无数的人马在荒郊野岭里遥遥相望,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煦隐隐有了一种直觉和预判:吴高可能不会进攻了。
这是经过几番与江阴侯交手之后的经验,朱高煦觉得吴高用兵倾向于保守。
就在这时,西边的山坡上有三个人牵着马爬了上来。侍卫正在上前询问,不一会儿,亲兵侍卫便过来执礼道:“蛮人向导求见王爷,有事禀报。”
朱高煦头也不回地盯着远处的光景,道,“让他们过来说话。”
不多时,那三个人便靠近了朱高煦,其中一个汉王军武将,另外两个都是蛮人。朱高煦转头看他们,记得其中一个苗人,便是要给女儿准备嫁妆那个汉子;另一个似乎是猺蛮人(瑶族)。
俩人叽里咕噜地说了一通话,朱高煦照例一个字也没听懂。不一会儿土官过来了,才转述大致意思道:“今天起北风,天气要由热转凉了。在广西这边,那样的时候常常会下雨。这两天估计要下雨了。”
朱高煦听罢,转头眺望西北面的天空,天边似乎真的有乌云起来了。他便对土官说道:“你告诉他们,本王知道了,感谢他们。”
土官抱拳一拜,转身叽里咕噜比划着与两个土人交谈。过了一会儿,两个蛮人便弯腰退走了。
蛮人们刚走,又有人求见。朱高煦听说是平乐府城派来的人,立刻便叫人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