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一艘巡洋舰开进胶州湾,后面跟着一条运兵船。巡洋舰的炮口指着军港,护送着运兵船驶进港内。
青岛军港内,两艘清军重巡洋舰完好无损地泊在那里。一块儿停在港内的,还有六艘驱逐舰、十艘鱼雷艇、其他十来艘辅助舰只。码头上,清军的水兵、步兵、工人,已经挤得人山人海,大家都伸长了脖子看港外的那艘巡洋舰,看传说中的大明海军。
明军的运兵船靠近码头,还没等放下小艇,岸上清军的领航员已经挤到船台上,一边喊一边打着手势,让他们直接靠码头,扔下缆绳。
情况比想像中的顺利。明军运兵船索性直接靠在码头上,扔下缆绳。下面清军水兵接住缆绳,绑在系缆柱上。明军一个团的海军陆战队直接下船,涌上了码头。两边清军水兵纷纷让到两边,都兴奋又敬畏地望着中间军容严整的明军海军陆战队。
十几分钟后,明军完全控制了整个青岛港。接着,其他所有的运兵船、运输船、辅助舰只,都鱼贯开进胶州湾。明军陆军一个团一个团的上岸,整队之后就向青岛市区开进,去控制清军陆军的青岛司令部。
明军开始在山东半岛上大规模登陆了。
……
就在青岛港忙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就在胶州湾外,有一艘明军货船没有进湾,只是静静地抛下锚,泊在海面上。待到明军确定已经完全控制了青岛港后,这艘船才放下一只小艇,去和另一艘驱逐舰汇合。十分钟后,小艇上的人登上了驱逐舰。
然后,这艘驱逐舰掉转方向,喷着黑烟,向东北方向快速驶去。目的地是位于辽东外海的长山列岛。
船上的人将在那里登上辽东半岛,以大明军事观察员、或者说“视察员”的身份,巡视辽东半岛上的真实情况,了解那里所发生的一切。
当然,这只是明方的单方面行为。出发的时候,还并没有得到日方一个字的允诺。这个行为充分表明,大明在这个问题上对日本是很有底气的。至少是向小强对日本是很有底气的,摆出了一副“让我看我要看,不让我看我也要看”的架势。
明军成功登陆青岛的消息,立刻就传到了徐州清军中原兵团司令部。这时候徐州郊外的机场还在清军控制中,中原兵团司令本来还在“飞回北京”和“投降明军”之中两难抉择。一听到这个消息,他终于痛下决心,和司令部的同僚达成一致——赶紧投降。
29日晚上,清军中原兵团司令部宣布,整个兵团停止抵抗,向明军投降。
这样,明军终于在1937年的一月份之内,控制了整个黄河以南。
[]
第134集大东沟海上遭遇
11个小时之后,也就是29日晚上1点左右,这艘驱逐舰驶进了大长山岛的东江舰队主港。码头上来往的都是海军官兵,从舰上下来的两个陆军下级军官倒是十分扎眼。如果是白天的话,有人就会看出他们领章的不同。这两个下级军官都是人民卫队的。
一个海军少校早就等在那里,相互表明身份后,便把他们让进一辆军官车里,带去基地吃晚饭。这个海军少校是东江舰队情报处的,属于海总参情报部的分支。他知道这两人的使命。不过他倒是十分意外。本来这个少校觉得,对日军事观察员这种重要使命,怎么说也得派个校级军官的。自己是校级军官,上边安排自己来接待他们,想必对方军衔也应该相当吧。现在看来,人民卫队派来的竟然只是一个上尉和一个少尉。
那个上尉三十来岁,貌不惊人,黑黑的脸膛,矮壮的身材,透着一股冷峻之气。那个少尉则年轻得多,只有二十几岁,长得倒是白白净净的,一表人才。不过他可没有上尉那么显得老练,也许是军衔和年龄都比较低,还是显得有些惶恐,生怕办砸了差事的感觉。
这个海军少校坐在副驾驶上,用后视镜观察了他俩一会儿,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兴趣也就消散了。
……
这两个人民卫队军官吃完晚饭,在基地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清晨,就早早的登上了另一艘东江舰队的驱逐舰——角木蛟号,驶出主港,沿着辽东半岛海岸线向东北方向急速航行。
刚出港航行了十几海里,头顶上就开始有日本侦察机盘旋了。不过角木蛟号并不理会,仍然是喷着黑烟,一路向东北航行。头顶的日本侦察机盯得死死的,就这么跟着盘旋,一直跟下去。
一小时后,东北方向出现了两艘日本驱逐舰。远远的一看那个身材,就是一等驱逐舰,而且正在做出一副海战前的架势:转变航向,抢占有利阵位,由原来的迎头驶来变为正横,很快的展出长长的侧腹,把每一门主炮都挪过来了,正对着角木蛟号。
那两艘日本驱逐舰的身长,足足比角木蛟号长出了三分之一,角木蛟号的观测员一眼就认出,两艘都是朝潮级。这一级驱逐舰是35年刚开始下水的,日本海军里舰龄最新、吨位最大、火力最猛的驱逐舰,是日本海军追求大吨位、大火力的产物。夸张点说,都可以顶半条轻巡洋舰用。每一艘都有两千三百多吨,是角木蛟号的两倍。而且,角木蛟号只有3门5英寸主炮,而对面的朝潮级,每一艘都有6门5英寸主炮。
第1381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