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232节</h1>
德太妃放心的走人,看来驸马是做了后手。
乐阳是个有福气的,有这样了解她的驸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
不过她的人生也不算糟,早年是太后一直护着她,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现在是驸马帮她,让她沉迷破案中。
这样的人生很不错,谁说女人一定要守着丈夫孩子?她现在就比无数守着孩子,和小妾通房争抢丈夫注意力的女人幸福!
第138章 交换人生的农家子26
乐阳公主出征三个月,好消息源源不断地传来。
京城的世家贵女们每次齐聚一堂,必须赞美公主殿下为女人争光。
这一次数个诸侯王联合造反,乐阳公主再能干也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结束战事,但她领兵的才能让将士们十分服气,也乐意提拨她,短短时间内,乐阳公主就成为大齐的官位升得最快的人。
江河又回去破案,要是不忙点,他总想跑去找乐阳公主,担心得睡不着。
刑部的人看到他回来,都是眉开眼笑。陈年的案子已经不剩几件,大概是因为有德太妃的帮忙,他破案的速度极快,每次他宣布破掉一个案子,百姓们就会支起耳朵将之当成故事来听。他跟德太妃的名声已经从京城传开,收获更多脑残粉不说,导致京城这段时间风平浪静,都没人敢杀人放火,生怕被这两尊杀神找到。
但是很快,江河现在没心思玩破案游戏,那些喷子们也没心思喷乐阳公主领兵打仗多不像话。
大齐今年虽然不顺风顺水,但多亏有新肥料,大半个大齐的粮食增产三成,细算起来,与往年风调雨顺时的粮食总量差不多。
当云川县的江县令三年考核期满,这次谁也不敢打压他了。
天子直接宣召他进京,明摆着是要重用。
不少地方的百姓都为江县令立长生牌,他们的粮食多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年到头总能多吃几顿白米饭。
让皇帝高兴的是玉米的收获。
钱氏和江父那一袋子的玉米种子种出来后,竟然收获了上百斤,司农部的官员细算过后,就再也坐不住,这一亩地至少有一千多斤?
皇帝听他派到云川县亲自收割的官员的禀报后,喜得在御书房里没有形象地蹦跳了好几下。
“朕记得驸马也要了十来粒种子种在乐阳的庄子里,明日召朝臣一起去看看。”
翌日,皇帝带着朝臣去乐阳公主的庄子。
当看到那一片玉米杆子时,朝臣们睁大眼睛,先法置信,“皇上,这真是十来粒种子种出来的?”
皇帝不高兴地瞥他们一眼,“你们怀疑朕撒谎不成?云川县的玉米晒干后,马上就送到京城,届时你们可以睁大眼睛看看。当初那些玉米种子,朕亲自看过,就这么一小袋子。”
朝臣们并不怀疑,只要跟驸马有关的,他们都要慎之又慎。
先前的新肥料隐隐听说其实是驸马折腾出来的,大齐执行得好的地方粮食增产,那些对新肥料漫不经心的地方官员毁得肠子都青了。
当时皇帝明明命令他们施好肥的,他们怎么就觉得皇帝脸上无毛、办事不牢,信不过他呢?
现在可好,粮食增产的地方的官员政绩都是优,他们都是不合格,这是生生堵了未来的上升之路啊。
朝臣们互相看了一眼,都打定主意恳求皇上发点玉米当年末奖赏,他们家也有地,新物种的出现前几年肯定能赚钱。
不说别的,卖种子就是一大笔银子。
玉米送到京城的时候,满朝文武珍惜地吃着一小片饼子,这饼子是用玉米粉混合了面煎的。
“明年我们就可以放开肚皮吃了,可以碾成粉末做面,做饺子饼子……还可以直接煮或当菜吃。”
皇帝也吃得很珍惜,不知是不是只有一小片的缘故,他觉得这饼子特别好吃。
文武百官明显也有同样的想法。
他们纷纷决定,玉米一定要种上,不管是哪地都要种上这种珍贵的粮食!
众人火热地盯着小山似的玉米,齐齐幻想大齐日后粮食满仓库的美好景象,有了这神物,日后他们说不得会青史留名,毕竟哪个朝代都不像大齐,竟然能找出此等神物,解决百姓的肚子问题。
正当他们高兴的时候,西北的胡人叩关,来势汹汹。
东南的倭寇,中原的诸侯王乱,西北胡人,大齐面临三线作战。
朝臣眉头紧锁,就算是一心想上战场积累军功的武将此时也开心不起来。
这是亡国灭种的征兆啊!大齐从未像现在,一口气对上这么多敌人。
户部尚书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从来战争都是烧钱的玩意,国库瘦得像难民。
“皇上,军饷真的发不起了。”户部尚书悲从心来。
“还有抚恤金也发不起,只能先欠着,日后朝廷有银子再补上。”
朝臣们相继默然,日后?朝廷什么时候有钱过?战争后的建设又是一大笔支出,大齐这艘船还能继续开吗?
只有江河坚决地说:“不成!抚恤金一文钱都不能少。”
哪家男儿没有爹妈兄弟?为保家卫国死在战场,总不能让他们家人手里一分钱都拿不到,英雄流尽了血,不能死不瞑目。
大齐的几个老狐狸和皇帝坐一起。
他们正在察看后世被人诟病,但确实是拯救了大齐的“奴隶贩卖计划”。
江河的神情有些凶狠,明年年初,乐阳公主除孝,他就可以成亲了,但按现在大齐的形势,婚事得延期。
皇帝十分理解妹夫,同时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他只能和皇后盖被子纯睡觉,但起码能搂着心爱的人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