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北京一所大学曾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当年的学园区里,有些学生极不文明,常在墙角随意小便,搞得臭气熏天,极不卫生。
于佑任先生看不下去,就写了一个条副,张贴于上:“不可随处小便”可谁知第二天,这纸条就让人给揭走了。一问,才知道有人仰慕于先生的墨迹,趁着月色,偷偷把纸条给揭了,又拿到裱糊店,裁剪装裱成——“小处不可随便”挂于厅堂。
此事是真是假,实不好说。但一直以来,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美谈。
后来,台行政院长吴敦义有次应邀参访“监察院”的古迹展,提出想目睹一下于右任那幅“小处不可随便”的墨宝,却无处可寻。于是,又听说“监察院”院长王建煊经过精心钻研,从于右任的墨宝中集出这一些字,拼组成一幅“不可随处小便、小处不可随便”的字幅,挂在他的院长办公室里。想来,这又是一桩趣事!
中国的文字艺术,确实神通广大,把那些个豆腐块稍微颠三倒四,意思就全变了。不管这个故事是不是真的,至少可以说明:中国的文字功能,不可随便乱用,亦不可随便乱调!只这么一调,说的、道的,就不一定是这个理了,所以,才会出现活字印刷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