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首脑和外长在柏林西南波茨坦举行会议,26日发表了《波茨坦公告》。
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公告:
(一)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 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
.......
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宣言已经郑重警告日本,如果日军仍不放下武器,日本武装力量将不可避免地被彻底消灭,日本国土也不可避免地化为焦土。
日本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宣言意味着什么,更没有想到一种威力巨大并且可怕的阴影正在向他们袭来。
实际上此时的日本已经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在中国战场,中国军民早已转入攻势作战,各光复区不断扩大,日军只有招架之攻而无还手之力。
在太平洋战场,盟军已攻占了菲律宾以及硫黄岛、冲绳岛等重要岛屿,战争日益向日本本土逼近。
与此同时,苏联也在积极准备对日作战。然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波茨坦公告》置若罔闻,企图依仗起尚存的400多万军队做最后挣扎。
日本军方的死硬公子在国内大肆进行战争动员,广泛搜罗炮灰,准备利用中国领土和日本本土作最后决战。
面对困兽犹斗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反法西斯同盟国认为,要使日本真正接受《波茨坦公告》,必须在战场上同日本法西斯做最后决战。
然而,美军虽然在太平洋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在日军的顽强抵抗下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如果要对日本本土实施登陆作战,代价将更为惨重,而且战争可能要到1945年底才能结束,这对于美国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况且苏联参战指日可待,美国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是不愿将胜利成果与他人分享的。
因此,美国积极地策划在最短的时间以最小的代价战胜日本,迫其投降。此时,美国人把希望寄托在刚刚实验成功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身上。
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
当时担任国会议员,后来继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听到了一些关于“曼哈顿”计划的传闻。为了弄清“纳税人的钱花得是否值得”,他曾试图调查工程区内那些神秘的巨大建筑里到底在干什么?
但是得到的回答是:
“杜鲁门先生,最好停止您的调查,这样我们,包括罗斯福总统--都会感到很高兴的。”碰了软钉子的杜鲁门只好作罢。他后来担任了美国副总统,对此事仍然一无所知。
但是有一个人告诉了他,“那些巨大建筑里究竟在那做些什么”。这个告诉了杜鲁门绝密情报的人,就是中国一级上将郑永。
而在杜鲁门接任美国总统之后,最终促使他下定决心以原子弹对付日本的也是郑永带给当时还是副总统的杜鲁门先生的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之中究竟写了一些什么,除了郑永和杜鲁门之外没有人知道了。这是一个秘密,一个郑永以及美国总统先生必须长久保持下去的秘密。
1945年7月的一天美国国防部大楼内依然像往常一样忙忙碌碌,但从人们脸上增加的笑容里似乎已看到了战争胜利的希望。
陆军部长史汀生来到二楼的会议室,参加会议的代表都已在那里等候。他们中有国防部、国务院的代表,有军方主要是空军的代表,还有几位原子弹专家。
这次会议是在杜鲁门总统授意下,由陆军部长史汀生负责召开的,主要研究在日本空投原子弹的具体事宜。一名中尉记录员在长方形会议室的一角认真地听着与会代表的每句话。
美国人的轰炸机几乎光顾了日本所有的大中城市。
东京是一个可能的目标,但它实际上已被炸遍了,除了皇宫庭院依然完好外,东京已是一片瓦砾。
新鸟、佐世保、广岛等城市之所以保存较好,是因为空军得到情报,说日军将大量战俘关押在城市中,而美军又不知战俘营的确切位置。
最后,代表们终于定下了三条原则:第一,目标大小必须是方圆超过三英里的中等以上市区,且有重要目标;
第二,要能够被原子弹的冲击波有效破坏;
第三,八月以前不大可能被空军轰炸。
记录员的笔无情地圈上了广岛、小仓、新鸟、长崎这四座城市。
广岛是重要的军事基地和起运港,小仓有数座日本重要的兵工厂。
而且,这四座城市均未曾遭受过大规模破坏。
目标,很快就被参与会议的代表锁定住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a href="http://"" target="_blank">http://"</a>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