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对这个结果自然是万分满意。
这些年来苏昶给大房二房的待遇和份利都是比照嫡子的,可是他对长子和次子的态度就跟对老太太一样,只给好处,却没正式给他们上族谱,刻意压着他们。
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苏昶会怎么做。
王氏过世后,老太太和王家一直维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因为有一层干亲的关系在,老太太年节不得不去王家拜访,这样由王家举办的宴席更是不能缺席。
老太太心里烦躁,脸色也不太好,“明天巳时出发,都别懒床。”
苏景毓闻言绷着一张小脸,“回祖母,我和杳杳明日要去学堂读书,没有时间陪您赴宴。”
老太太不悦的瞥了他两眼,“读书而已,少读一两天有什么要紧的”
“外公说过,耕读须持之以恒,一日都不能懈怠。”
“外公说外公说……我看你是读书读糊涂了!”老太太烦躁的摆了摆手,“你不去就算了,让杳杳陪我去,明天打扮的好看点,别给我丢脸。”
苏景毓皱眉,“杳杳也要读书,课业不比我少。”
老太太眉心紧紧的拧了起来,“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学学女红,咱们苏家世代经商,实在不行学学打算盘也行呀,至少以后可以管理内宅!”
杳杳困惑的眨了下眼睛,“怎么会没用杳杳喜欢,学着开心,这不就是最有用的吗”
苏景毓牵住她的手,“杳杳说的没错,天大地大,杳杳开心最重要。”
老太太没忍住,翻了个白眼。
“祖母,我们先告退了。”苏景毓声音恭敬,态度却十分强硬,牵着杳杳就走了出去。
老太太气的摔了个杯子。
“目无尊长!没大没小!你们天天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我亲孙子十二岁就过童试了!你们再努力也比不过他!”
苏景毓听着传来的叫骂声,轻轻握紧拳头。
苏景耀十二岁就过了童试,而他今年已经十岁了,如果想要超过苏景耀,他必须在明年过童试。
杳杳看出他的想法,牵着他的手蹦过一个水坑,然后问:“哥哥,你能考过童试吗”
苏景毓摇头,说了声不知道。
这几年他一直勤恳读书,因为知道自己启蒙比别人晚,所以格外努力,就连沈懿都说他随了苏明迁,是块读书的材料。
可问题是他没有正常的参照物,跟他一起听课的只有裴元卿和沈思晚。
裴元卿是个聪慧异常的神童。
沈思晚年纪小,沈懿勒令他打好每一步基础,所以他学习进度不快,胜在每一步都很扎实。
苏景毓跟他们情况迥异,实在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水平。
杳杳认真听着,默默记在心底,当时没说什么,第二天就把这些话嘚嘚嘚告诉了沈懿。
小孩子有烦恼当然要交给大人去解决,这样费脑筋的事当然要由他们来想!
杳杳把烦恼交给别人,自己就没有烦恼了!
她从沈府回来,开开心心的跑去荡秋千,还拉着裴元卿给她推秋千。
苏景毓想要参加童试就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必须抓紧时间看书,杳杳尽量不去打扰他。
裴元卿不参加科举考试,杳杳就无所顾忌了。
微风徐徐,后花园里百花争艳。
杳杳两只小手牢牢握在秋千两边,裴元卿抬手推着她,她高高荡起,发丝吹向脑后,忍不住欢喜地叫出声。
“哥哥,再高点!”
裴元卿一手持着书,一手不紧不慢的推着,对她的喊声恍若未闻。
隔壁府邸里也传来绳索摇晃的吱嘎声,杳杳侧耳听了听,似乎对面也有人在荡秋千,她好奇地竖起了耳朵。
“高点!哥哥,再高点!”
杳杳跃跃欲试的喊着,如果秋千荡的够高,她也许就能看到隔壁搬来的新邻居了!
裴元卿看了一眼她勉强能握住绳索的小手指,没有由着她的性子来,不变的维持着刚才的力度。
杳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隔着一道墙,对面的人似乎也跟她有同样的想法,秋千越荡越高,吱嘎声越来越响。
杳杳仰头去看,偶尔能看到对面冒出一个头顶,梳着丫髻,应该是个还没有及笄的小姑娘。
杳杳目光期待的看着墙头,又等了一会儿,终于看清了对面人的全貌。
一个比她高半个头的小姑娘站在秋千上,两只手紧紧抓着秋千,面庞白皙,下巴尖尖,站在秋千上,裙摆高高的扬起,看起来英姿飒爽。
好厉害!竟然可以站在秋千上,还能荡得这么高!
杳杳眼睛发亮,用力拍了拍小手,给对方加油打气。
小姑娘垂目看她,像得到鼓励一样,荡得愈发起劲。
“秦诗萝!你又荡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