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四百二十章 贺人龙的疑惑 2</h1>
“嗨……”贺人龙脸上满不在乎地说道,“这都是啥啊?这就是些下人干得事情嘛,我是说,跟那些下人低三下四地说话自降身份啊!再说了,你说的都是那个啥春夏的……”
“春秋!”詹杰冷着脸纠正道,“你要是认为这种事情只会在春秋时期出现,那就只能说明你太不熟悉历史了,而且对于小人物作乱能够造成的后果依旧没有什么概念。”
“他能有啥概念,能把话说全都是本事了,你还指望他熟读诗书?”洪杰朝着詹杰耸了耸肩,然后又转向贺人龙挤了挤眼睛道,“是吧?老贺!”
贺人龙还没反应过来,詹杰却又在说话了,“我不说史书,就说你们现在流行的《三国演义》,你总看过吧?”
贺人龙这下听明白了,点了点头道,“《三国演义》当然看过啊,那可是少有的兵书啊!”
“嗯,那就找个你知道的事情,官渡之战知道吧?”詹杰微微笑道,“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以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大战,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不但部队人数远少于袁绍,而且更要命的是军粮奇缺。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曹操屡次向留守许都的荀彧写信告急,荀彧是巧臣难为无米之炊,拿不出粮食,只能回信给曹操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告诉他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曹操只好每天拿着荀彧的书信画饼充饥。功夫不负饿肚人,不久以后,曹军还真的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嗯?有这段?”贺人龙一脸疑惑,他倒是知道《三国演义》,但是却从来没看明白过,里面的故事鲜活而生动,他基本上是当着评书在听的,里面说的什么内容往往是听个囫囵吞枣,从来没认真研究过里面的东西,此刻被詹杰说了出来,只能一脸懵逼的望着对方,想从詹杰脸上找到点答案。
“对,的确是有这段,”詹杰很认真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当时袁绍手下有个叫许攸的谋士,他经常喋喋不休地给袁绍出谋划策。不过袁绍是个刚愎自用、唯我独尊的主儿,许攸的主意又恰好不合他的口味,于是袁绍就对许攸表现出一副爱搭不理、有你不多没你不少的态度。许攸得不到重用,伤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军乌巢粮仓的详细虚实。曹操听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军夜袭乌巢,把袁绍辛辛苦苦积攒的粮食连烧带拿,折腾了个精光,从而一举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袁绍在官渡输了老底,气得吐血而亡。没几年,曹操就击败了袁家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的袁氏集团,在雄踞北方十几年后,被许攸的一张嘴吹得烟消云散了。”
贺人龙此刻全然没有了之前吊儿郎当的表情,而是面色凝重地坐在那里沉思。官渡之战的确是三国时期的一个经典战例,但是相对于美髯公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或者白袍小将赵云于长坂坡七进七出来说却严重地缺乏笔墨润色,因此写得不少地方有点一带而过,他知道官渡之战,却又没有办法从记忆里找到有关能够证实对面中国元老所说的东西,此刻也只好继续坐在那里发呆了。
詹杰见他不言语,顿时来了劲,决定再加一把火,又说道,“历史总是喜欢让相似的情景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坚也尝到了小人物给他带来的苦果。”说着詹杰在折叠桌的桌面上用手指头蘸了点热茶水画了一条线,然后在靠近贺人龙的一侧画了个圈,“公元三百八十三年,前秦的苻坚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将矛头指向了偏居江南的东晋,他打算消灭这个苟延残喘的政权,以成就自己并吞八荒的伟业。苻坚为了让统一中国的最后一战上演得华丽一些,一口气征调了九十万大军南下。”
“这个故事我倒是听说过,”贺人龙连忙说道,“就是被晋军三十万打败了前秦九十万军队的淝水之战吧?”
“是倒是淝水之战,但是人数不对,”洪杰在一旁纠正道,“晋军只有八万人,实际上在前面作战的部队只会是更少。相比下前秦军近九十万人,这样的气势让苻坚豪气万丈,在长江边跟自己的大臣们说长江天堑也不过如此,只要他的士兵们把马鞭投入长江,都能够让长江为之断流,成语投鞭断流就是这个典故来的。”
詹杰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苻坚跟随着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和晋军隔淝水相望。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现身说法,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无谓的抵抗。没想到朱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主动向前秦军挑战。谢玄派人对苻坚说,前秦军应该后撤,以便晋军过河后能腾出一块决战的场地。苻坚答应了谢玄的请求,命令前秦军后撤。前秦军人多,在战前突然接到了后撤的命令,立即阵势大乱,这时朱序又在后方煽风点火,高喊秦军败了。这样一来,前秦军将士们顿时心慌意乱,六神无主,后撤变成了逃命,全军大溃。晋军趁势抢渡淝水,追赶溃不成军的前秦军,前秦军人马相踏,引发了连锁反应,不可遏制地一溃千里。苻坚本人也受伤挂彩,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洛阳。志在必得的苻坚败在了朱序的手中,他建立的强盛的前秦帝国也因遭受重创而迅速土崩瓦解,北方又重新回到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