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首的人咕噜噜咽了口凉水,“都快点,张三,李四,你们两个抓点紧。”
张三李四比别人都高,黑黝黝的,穿着裤子短打,一看就一身力气,就是脑袋不灵光,干活比别人慢,问的还多。
不说还缠着你,砖头怎么烧,砖窑怎么搭,这也不是不能告诉,毕竟不是瓷器那种精贵物件。
乡下的老庄稼把式就会摔泥砖,也结实的很呐。
张三李四烧的砖,烧好了会想怎么烧的更好,他们这种长工,工钱都是按件记的,你烧的越多,赚的越多,烧好了就成,谁管你烧的好不好。
这俩傻大个也不知道脑子里装的都是啥,成天想着怎么把砖烧的更结实,两人加起来还没他一个烧的多。
一天赚不了几个铜板。
张三李四哈欠一个接着一个,他俩实在太困了,来大楚之后就没睡好过,他们也不叫张三李四,张三原名更登,李四叫克珠,是地地道道的乌迩人。
二月份的时候来到大楚,做了泥瓦工。
除了他们大楚还有好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学建房子,做家具,算账……
他们汉话说的还行,就是不识字,但是大楚不识字的人多着呢,不差他们两个。
不识字,庄稼汉,脑子不好使,在这里反而更方便。
学了四个多月,总算学出点名堂来了。
早饭一人一个窝窝头,一小碟咸菜,一碗玉米碴粥。
根本吃不饱。
没到吃饭的时候,就不可抑制地想起乌迩来。乌迩有烤羊腿,有火锅,王妃还会做灌汤包,肉饼,那个香呦,岂是窝窝头和碴子粥能比的。
不过他们已经学的差不多了,烧砖已经学会了,该回乌迩了。
“老大,还有窝窝头吗,吃不饱啊……”
为首的人表情一木,“没了没了,干的又慢吃得又多,”
回去也简单,本来签了五年的卖身契,但是张三和李四干活实在太慢了,干得慢吃得多,丢了这个活,上哪儿吃饭去。
吃过饭,一群人下窑烧砖,挖土,混沙,做胚,烧砖,张三李四下手没轻重,弄坏了一窑砖胚,把管事的人气的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这俩人烧的还没摔得多,当晚就把两人的包袱扔了出去,“你们啊,还是找个地方搬包袱,兴许还能赚口饭吃!”
被赶出来的不止他们两个,木材店的学徒,打铁铺的小铁匠,饭馆的掌柜,一夜之间都无家可归了。
同时,这些人钻进深林,改头换面,穿上乌迩人的衣裳,去了永州的晋阳火锅店。
张掌柜已经开了十家火锅店了,永州六家,其他城有四家,他打算把火锅店在盛京开一家,开满大楚。
而乌迩,算是张掌柜的大主顾,衣食父母,他火锅店开的这么顺利,除了好吃,也是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五月间长公主回大楚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还关了三日的城门,后来城门大开,长公主回乌迩,永州百姓心里揣揣的,还以为又要打仗,张掌柜还想火锅店没准要完了。
结果啥事都没有。
肉该送地送,商队该进的进,生意该做地做,也没听有什么风声。
晋阳火锅店一直有乌迩人留宿的房间,好酒好菜备上,送上热水,就退下去,这些乌迩人看着凶,实则很好说话。
有他们在,火锅店比以往更消停,至少没有见钱眼开,想不通来闹事的。
更登和克珠吃了顿热乎火锅,他俩的包袱被扔出来,又被两人捡起来,小心翼翼揣进怀里。
包袱里有烧砖用的图纸,上面画了怎么建砖窑,怎么混土,一条一条写的可清楚了。
全是宝贝。
两人干了一杯,“明儿就回乌迩。”
四个多月受苦受累,就为了今天,值得庆祝一下。
次日一早,两人驾马往乌迩赶,密林,隔壁,沙漠,长河,山岭,终回故乡。
————
大楚有不少乌迩人,当然也有没回去的,比如养猪人。
没有毛茸茸的毛,看着猪崽竟然也憨态可掬。
那可是肉啊,只不过赶不上王上和王妃成亲,真可惜。
耶律加央算着还有三天,按大楚的婚俗,成亲前三天不能见面,不过乌迩没有这样的习俗。
不过不能从王帐嫁到王帐,容姝要从乌音珠的帐篷出嫁。
今天是下礼的日子,耶律加央带着彩礼来见容姝。
六只箱子,装的全是上好的皮毛。
箱子上盖着大红色的布,还打了花,喜庆极了,乌音珠却摇摇头,“怎么就这么点。”
耶律加央看着妹妹,又看看容姝,把拳头背到身后,“还有牛羊马匹总共三百五十四头,猪三头,鸡五只。”
鹰是本来就给容姝的,不能算彩礼里面。
乌音珠还想再说,容姝拉了拉她袖子,“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