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淼早就将东西准备好了,把白蛤放在一个装着水的木桶里,打开院门,对赵建刚指着门口的木桶道:“赵叔,都在这儿了,木桶你到时候可要还给我啊。”
赵建刚一边把木桶搬到牛车上,一边道:“放心吧,保准儿完好的给你拿回来。”
放完转头对门口的赵雪凝道:“雪凝,你以后有事就多开口,当年赵叔没少帮我们家忙,如今山弟不在,做哥哥的能帮得上你们一家就帮一下,别不好意思。”
赵雪凝连忙谢道:“多谢建刚哥,明天还要麻烦你和嫂子多帮我看着阿淼,我不在她身边,她一个人进城,我多多少少有些不放心。”
赵建刚笑道:“放心吧,我们面摊就摆在城门口,那门口还站着两个守门的卫兵,人贩子就算胆子再肥都不敢这么猖獗。”
赵雪凝随即放下心来,拍了拍江淼的头:“谢谢建刚哥,阿淼,还不快给你赵叔道谢。”
江淼随即道:“谢谢赵叔!”
赵建刚摆了摆手,看了看赵雪凝,又看向江淼:“客气了,就这样吧,你嫂子还等我回去吃饭呢,明日卯时我在村口等你,可别睡过头了。”
“好的赵叔,路上小心!”
第3章
第二天一大早,江淼便扛着几根早就准备好的小竹竿等在了村口,正好碰到赶着牛车的赵建刚一家。
江淼嘴甜地打着招呼:“秀兰姨,建刚叔,存明哥。”
“没想到你比我们还早呢。”孙秀兰笑道,随即下了牛车拉着她坐了上来,“咋穿这么薄,这早晨有点冷,来,用你赵叔的外套裹裹。”
看着孙秀兰没拿赵存明的外套,反而拿赵建刚的外套给自己,江淼不经对孙秀兰这个人的好感度再次提高。
牛车拉得慢,但赵家湾到青州城也不算远,差不多半个多时辰,江淼便看到了青州城的城门。
跟江淼想象中那种青灰色石砖砌成的城门不同,青州城的城门还没21世纪那些现代化古城廊桥的牌坊来得气派,就是两根黑褐色的柱子,上面落着青州的匾额。
周朝,虽然是未曾出现在江淼所认知的朝代里,但文字便足以说明,这里,依然是和华夏同根同源的平行时空。
下了车,赵建刚轻车熟路地递给两个守门卫兵一些铜钱,江淼则和孙秀兰、赵存明将东西从牛车上卸下来,架锅起灶,开始热锅。
随着天色渐渐亮了起来,面摊的炉灶冒着热腾腾的白气,面摊周围也逐渐有了人气。
看着跟着赵建刚孙秀兰夫妇忙前忙后的江淼,来吃面的客人打趣道:“孙姐,你这是从哪里拐了一个童养媳,模样乖巧,还怪能干的。”
孙秀兰顿时嗔怒道:“可别乱说,这可是我妹的女儿,什么童养媳,这浑小子能找到个这么乖巧懂事的,我就烧香祈福了。”
刚好,孙秀兰打开白蛤臊子的坛子,对那个客人道:“刚好,我昨儿新做了海鲜臊子,你要不要来一碗。”
“多少钱?”
“贵不了多少,也就比猪肉臊子面多两文钱。”孙秀兰安利道。
“行叻,算我给你家这小侄女赔个不是,给我来一碗。”
孙秀兰顺势吆喝:“海鲜臊子面一碗。”
不得不说,孙秀兰做人就够不错的了,做生意更是有一手的,这样一吆喝,倒是有不少人点了新推出的海鲜臊子面,随着食客现场反馈的绝赞味道,就连值勤的卫兵都守着城门点了两碗尝尝鲜。
没想到秀兰姨他们一家做面的手艺这么好,竟有这么多人慕名前来吃早饭,江淼心想。
“在发什么呆啊,走吧,我们进城去。”孙秀兰解开围裙,提着一个食盒对江淼说道,“快去把你的东西拿着。”
江淼顺势背着小竹篓,扛着小竹竿,被孙秀兰拉着,抬头看向孙秀兰:“秀兰姨,我们这是去哪儿。”
孙秀兰道:“我们去坊市,那里除了两边的店面,还有不少小摊,我早就跟嫁去隔壁村一个卖杂货的姐们儿说好了,你今天就跟着她摆摊知道吗。”
“若是跟着我们在城门口,你那东西也不容易卖出去,在坊市就不同了,说不定就有图新鲜的买你这些小玩意儿。”
江淼应声点了点头,一路走一路看着古代的街道,并不像电视剧里那般,碧瓦朱甍,雕梁画栋,大多都是石头砌成的,估计是离海近,怕风蚀,即便这样,左右也林立着不少两三层高的小楼,层层错落,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来到一个小推车面前,孙秀兰将食盒递给一个中年妇女,道:“春花,我侄女江淼就拜托你了,你可得帮我看着点。”
“放心吧,带孩子谁还能没个经验的。”王春花对孙秀兰摆了摆手。
“阿淼,你就跟着王姨别乱跑啊,我晌午过来给你们送面吃。”孙秀兰又交代了两句,待王春花吃完面,便拿着食盒离开了。
江淼看着王春花的小推车,全是一些便宜的头饰、面饰、首饰、还有些化妆用品,说不定倒真能借着这个摊位的客人卖出去几个风铃。
“小江姑娘,你若有想卖的东西,便摆出来吧,再过会儿,这坊市人就多起来了。”王春花道,“你可别看这青州城不大,这每月三次的赶集日人可多着哩。”
说罢,江淼便把竹竿支起来,然后把风铃陆陆续续挂在横着竹竿的勾子上,正好早间的风吹来,贝壳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