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三百二十五章 展示拳法</h1>
“李老弟的身手确实厉害,”郑栋国点了点头:“不过很遗憾,没能见识到李老弟真正的功夫。。。”
那天,郑栋国和李天纵动手,李天纵一直没有还击,只是不停避让,郑栋国只看到李天纵精妙的步法和身法,以及对分寸的把握,实际上并没有看到李天纵真正的出手。
看得出来,郑栋国和马成武一样,都是武术爱好者,相比马成武的狂热,郑栋国更加理性一些,但在真正的武术面前,他还是压抑不住迫切的心情。
否则,他也不会第二天就约李天纵见面。
至于马成武,李天纵与他有年后之约,但他同样按捺不住,急急跑过来。
李天纵知道他们的心思,略一沉吟,就站了起来:“也好,那我今天就跟两位全方面切磋切磋。”
“其实,我的身手也没有你们想的那么厉害,正如我跟郑局说的那样,最擅长的就是脚步、身法、速度和精巧的招式,力量、耐力,甚至应变火候,还差了一些,”李天纵确实打算和马成武、郑栋国好好交流武学上的心得体会。
这样的想法,不仅出于增进相互之间关系的考虑,经历过申大武协与跆拳道协会比武事件,李天纵看到华夏武术在民间的式微,常常感到十分郁悒。
华夏武术,源远流长,提起华夏,外国人都知道“华夏功夫”,但那是通过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华夏功夫片,以及金庸、古龙的小说等文艺作品知道的,实际上,在世界技击领域,拳击、柔道、跆拳道都是正式的奥运竞技项目,华夏虽然也办过奥运会,武术却仅仅作为表演项目,影响力的式微,可见一斑。
而在民间,空手道、跆拳道、散打都已经比较普及,学习的人很多,武术虽然有不少流派,各地有武校,也有一些武馆,但要么曲高和寡,影响力有限,要么就是不上档次,良莠不齐。
在申城这样的大城市,一个小白领学习跆拳道、空手道,可能是件比较潮流时尚,甚至有面子的事情,却很少有人学习武术。
在大部分看来,武术流传至今,已经成了花架子,就像公园里老头老太练习的太极拳,节奏缓慢、花拳绣腿,甚至连强身健体都做不到,也就适合老年人活动活动身体。
在搏击界,所谓华夏武术与泰拳、空手道的擂台比武,实际上只是限制很少的华夏规则散手,与不同规则的泰拳、空手道的较量,哪怕是赢了,媒体上喧嚣得厉害,却也跟华夏武术没有半毛钱关系。
如果是以前,李天纵只能跟大多数“愤青”一样,面对这种情况,说些抱怨的话,老祖宗的东西,全都因为门户之见,败落了。
李天纵现在已经知道,其实华夏武术并没有败落,而是只存在于极少的武林世家手中。
这种情况,并没有让李天纵感到高兴,虽然像王家、慕容家,武学传承都做得很不错,但并不代表其他家族也可以。
就像潘伟鹏所在的潘家,原本也是武术传家,现在却只留下几本拳谱,真正有用的武学,已经凋零殆尽。
对于这些敝帚自珍的武术世家,李天纵绝对说不上什么好感,成功的,譬如燕京王家、岭南慕容,任由华夏武学渐渐式微,只管他们的权势地位。世家之间,竞争防范,远大过交流合作。
李天纵现在身怀奇宝,俨然是个“武林高手”,他掌握的几种拳法武功,就连严宽和这种武林世家的人,也要羡慕、赞赏;就连燕京王家也想拉拢。
李天纵对王曦怡有好感,但是他一直没有决定加入王家,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对王家的做事风格,并不完全认同。
别的不说,在对待武学的态度上,王家与其他武林世家并没有区别,还是将这种华夏悠远传承的文化精髓独自占有,千方百计阻挠真正武学的扩散。
李天纵却很早就有一种想法,要让华夏武术,重新为大家所知、所学、所练,发扬光大。
有多大能力,承担多少责任,以前的李天纵最多激扬一下文字,对现实的改变没有任何帮助,只能成为某些人口中的愤青。
李天纵一直觉得,愤青并不是一个贬义词,愤青在能力不够的时候,自然只能口头发泄,一旦能力到了,就应该奋起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