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六百九十五章 支撑新式战机的脊梁</h1>
卢嘉栋并没有说大话,更没有吹大牛,早在几年前,或是有意,或是在总参装备部的指示下,卢嘉栋利用各种手段和机遇,为今天新式战机的研制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通过英阿马岛海战当,英国急于摆脱困境,取得胜利的有利时机,迫使英方达成《中英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取得中国军工发展急需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声声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鱼雷制造技术、以及核~潜艇动力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让中国的相关工业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整体升级;
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消化、吸收中国已经初步掌握引进的英国技术和制造工艺,甚至如通讯数据链和轻型舰载鱼雷等相关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而其中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由于其本身的制造难度大,材料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
特别是用于民用的三转子RB211发动机,因为本身的技术高,在材料和核心工艺方面,国内的相关领域始终不过关,因此即便取得核心技术,但由于整体配套工业能力相对较差,因而迟迟完不成仿制工作。
不过,正因为在三转子RB211发动机技术高,仿制难度大,在几年的攻关里,负责该型机研制任务的西北航空动力厂,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改善制造工艺,虽未将RB211发动机整体仿制出来,但厂子的整体技术实力却得到了极大的跃升;
而这却对另一款中等推理航空发动机——“斯贝”发动机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加之英国方面提供了成套的材料配比、制造工艺和生产线,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斯贝”发动机仿制进度可谓是神速,如今西北航空动力厂已经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虽然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但保障新式战机的研制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飞控软件和线控电传操作系统,则是在两伊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之后,与法国私下达成的技术交换协议中的一部分,即用中国末敏弹和新式坦克等武器装备的核心技术,交换法国先进的核电制造、飞机设计以及飞行控制技术,况且法国在鸭~~翼布局和无尾三角~~翼领域一直独领风骚,正因为如此,他们所开发的飞控技术,对于中国的新机有着极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当然还有航空电子设备,这其中除了在德黑兰防空作战期间,获得的美制F—14“雄猫”战斗机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外,《中英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也有机载雷达的技术转让内容,加之以中原电子雷达所为核心的军工电子集群的升级与崛起,很多困扰的难题早已不是问题;
而在材料领域得益于便携式火箭筒开启的新型材料的研究,位于羊城的材料研究所,在复合材料、高分子聚合材料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方面,由于得到布洛姆贝格和以色列的技术帮助,已经掌握核心生产和加工工艺,并大量应用于改进型红旗2防空导弹系统,以及刚刚猎装的模块化新式火箭炮系统,因此支撑新式导弹攻击机的研制,并不是什么难事!
正因为如此,在过去数年的时间里卢嘉栋在航空动力、军工电子、材料科学、加工工艺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或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对外引进、或依托现有的军工技术实施秘密交换、或孤注一掷秘密获得、或不畏艰难自行研制;
总而言之,随着中国工业整体能力的提升和升级,有关于新机研制的配套领域早就打牢了基础,也许在某些领域这些基础性的工业门类并没有应用于航空制造,亦或是在某些民品发挥着无人知晓的作用,比如复合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又比如飞控系统在重型工程机械操控方面的使用。
然而一旦有所需要,这些潜藏在其他门类的工业基础,便可以迅速运转起来,以及其成熟的生产工艺,过硬的产品质量,高超的出产速度,向新式战斗机提供源源不断的板材、铆钉、部件、板材、电缆........
如果说一款新式飞机的创意衡量一个设计师能力和图纸的精细程度的话,那么让这款新机真正飞上蓝天才是考验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小道一个铆钉、一块蒙皮,就涉及到冶金、材料、精密加工、化工等等数个工业门类,十余个学科,数十个工种,近百名熟练工人和技师,而这紧紧是一个铆钉、一块蒙皮,而一架新式战斗机上可不止是铆钉和蓬皮,更有电路、芯片、支撑结构.........
所以,新式导弹攻击机绝不可能是卢嘉栋想个规划就能凭空造出来的,更不是万山军工生产联合体这家看似庞大的综合军工生产企业能够单独生产出来的,他需要数十个联合生产单位,近百家配套厂家,数千个零部件供应商,可以说,支撑新式战斗机的真正脊梁是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而这也正是大国的真正力量........
卢嘉栋庆幸他生在中国,虽然建国至今不过三十余年,但却在老一辈的辛勤努力下,为子孙后代打下一个门类齐全,品种丰富的工业基础;同样卢嘉栋也庆幸他赶上一个好时代,改革开放,万象更新,与西方的蜜月让中国可以向新生的婴儿一样吸收着来自西方世界的先进技术,进而完成整体工业的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