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自己的车里,姚音的状态很放松。刚认识时,谈一鸣觉得他有点“端着”,一举一动仿佛都是精确丈量过的。但熟悉后,才发现姚音其实没有那么不好接触。
车里放了好几张古典乐CD,姚音指挥谈一鸣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放进了播放器里。
钢琴与弦乐相交,在密闭的空间里回荡。姚音轻声哼着歌,食指指尖下意识地跟着节奏敲击着方向盘。
谈一鸣盯着他手里的方向盘,提醒他:“大钢琴家,安全驾车,不要分神。”
姚音说:“我可当不起‘钢琴家’的称呼。”
“那是什么?‘作曲家’?”
姚音静默了一会儿,忽然说:“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二十年的努力奋斗后,等听到别人叫我一声‘商业电影配乐大师’吧。”
谈一鸣一愣,但想到姚音总是泡在录音棚,便了然了。
这是姚音第一次谈及自己的梦想:“是不是有点好笑?很多人都觉得,像我这样学钢琴的,总要有点追求,要成为钢琴家,不能被铜臭味包裹。
“我弹了二十多年钢琴,参加了数不清的比赛……可我从来没想当一个钢琴家,我想学习电影配乐,我想成为像约翰威廉姆斯那样的商业配乐界王者,让所有人为我的音符动容。”
他的音符,可以是缠绵的、多情的;也可以是惊悚的、奇异的。
姚音忽然换了个话题,问他:“你看默片时代佳片频出,那才是真正的镜头语言、画面艺术,那时候涌现出来的演技卓绝的演员有那么多,对于那个时代来说,默片已经足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可为什么还要创造有声电影?”
谈一鸣想了想,中规中矩的回答:“因为科技进步,有声电影是顺应科技产生的。”
“你只说对了一部分。有声电影技术是科学家发明的,可发明出来了整整三十年,才被正式推广。而推广者,是华纳兄弟。”姚音很少会对一个只见过几面的人说这么多的话,“他们是电影行业的开拓者,他们意识到,一部电影光是有演员还不够。有了配音,才能表达感情,有了配乐,电影才完整。”
电影不止是画面,电影同样是声音。
他说话时,眼神希冀地落在远处,他的眼里盛满了光,他在追逐那片光。
谈一鸣出神地看着他,看着这个对梦想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我也想写出像《星球大战》《泰坦尼克号》《人鬼情未了》那样的作品,观众可以记不住我的名字,但他们会在画面出现的那一刹那,想起我的音乐。”姚音的声音很轻,也很重,“我根本不想当钢琴家,我只想当一个又能拿奖、又会赚钱的配乐大师。”
听他前面说的那些话,谈一鸣确实被他的梦想打动了。
哪想到姚音忽然画风一拐,又拐回了赚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