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作者:十年黛色
第380页
茶馆里的布局有些变化。一楼大厅除了散座之外,还特意围出了一个角落,供人清谈议政。此时正好有三五人围坐其中。唐挽觉得有趣,就没有开雅间,而是拉着元朗在就近的窗边坐了下来。
那几人看穿着都不像学生,年龄也都偏大,三十多岁的样子。唐挽细细听了一会儿,便知这几人都是各地来的客商,做完了生意也不着急回家,留在京城凑大选的热闹。
其中有一人是山东棉纱园的工坊主。山东棉纱园建成不到两年,营收惊人,仅去年一年就上缴税银四万两,几乎要赶上西北一省的收入了。
“高老板今年也赚得不少吧?”一个操着江南口音的中年男子问道,“我听说天津港开往西洋的大船,每五艘里面就有一艘装的是棉纱。”
那高老板得意地笑了笑,嘴上却仍是谦虚:“我们山东的棉纱园子大了,也不止是我一家。我不过是从大锅里面分得一杯残羹,利润还算可以,啊,也就比去年翻了一倍吧。
唐挽听着想笑。这就是商人,三句话不离一个“利”字。元朗淡淡道:“要知道你想听这个,咱们就去冯家了。”
唐挽压低声音道:“冯家现在家大业大,已算不得是一般的商人了,学不来。咱们正该多听听他们这样人的经验,将来致仕之后,也能跟着做点小营生。”
他们致仕之后自有朝廷津贴养着,哪里还用自己讨营生。元朗嗤笑一声,道:“这天下的钱都不够你挣的。”
“高老板有什么生财之道,也给我们介绍介绍?”另一人道。
高老板被捧了几句,也打开了话匣子,说道:“其实归根到底就一句话,跟着朝廷走。朝廷鼓励什么,咱们就做什么,要吃政|策的利好。比如说,两年前棉纱园对外招商的时候,好多人都在观望,只怕被官府套住了。我不管那个,我第一批进去,本地那个知县感动坏了,给了我两年的免租补贴。算算,租金一年一千两,这里外里等于赚了两千两;
“啊,去年,官府推广纺纱机改良,别家嫌贵不愿意换,我又是第一个响应,换了一水儿的新机器。那新纺纱机就是好啊,以前同时纺两锭,现在可以纺十锭,还不加人工,你算算这利润是不是上去了。因为我响应得快,政府又有补贴,八千两银子机器一共才花了三千两不到。他们今年再换可就没有这样的好事咯。”
众人听得一愣,问道:“怎么你总能赶上这样的好事?”
高老板折扇一开,扇着胸口,说道:“做生意不能只盯着眼前这点银子,啊,生意做到最后就是人情,就是关系。谁的关系最重要?自然是当地的父母官。你在人家地头牟利,税收、交通、文书,是不是都受人家管着?现如今吏治透明,倒是没有什么混蛋官员给穿小鞋了,可是这关系也一样地要紧。”
他刻意压低了声音,众人便朝他凑过去。唐挽也不自觉地抻了抻脖子,引来元朗的哂笑。
“当今的内阁大臣都是做实事的人物,你且看这一层一层的政令压下来,都要地方官去实现。那些知县老爷们整日里鸡毛蒜皮还处理不过来,他们压力能不大吗?这时候,如果咱们力所能及地帮帮忙,给他们多做些政绩。一旦朝廷政|策上有什么好处,他们自然也会替咱们去争取,”高老板清了清嗓子,用一句极为经典的话做了收场,“官商勾结,自古如是!”
唐挽一拍大腿,这说的实在太好了。这样的官商勾结,才是正道。
果然商人们谈政治,比文人学者们要务实得多。这几人之所以拥护东阁党,就是因为东阁党的主张对他们有利好。至于党首是谁,他们倒不甚关心。只要能一直坚持这些利好的政策,他们就乐得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