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将此情上报。
扈三娘烦得咬牙切齿,只吩咐吴用,“皇帝背后骂三声,仅限于百姓。你去太学告诉那些官员,不想参加复试、继续做官的,可以到你那里签字画押,然后离开太学,不予追究。又想做官还想骂皇帝的,让他们回家去做美梦吧。朝廷永不录用。”
第二天一些人离开了太学,更多的人选择。除了做官,没有别的谋生之路啊。
年底将近了,皇宫内的近万名宫女子,除了部分女官,十八岁以上的七千多人,在被扈三娘交给柴夫人考核二个月后,按着年龄、相貌、擅长等被粗暴地划成三等,先是梁山那些未成家的将领挑选娶妻,而后是那些二十五岁以上的千夫长、百夫长、什长、伍长,最后是那些识字不过关、战斗力超卓的、很难提升的军卒,还有跟随公孙胜的能工巧匠们,也都得到了娶妻成亲的机会。
成亲的费用就出自那一百万贯的金花岁币。登基大典也出自这笔岁币。
作者有话要说:相关历史:
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病死,宰相章惇主张依礼、律,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否则当立长弟申王赵佖。
但向太后(神宗皇后)以自己无子,神宗诸子皆庶子,排除患有目疾的赵佖后,她主张立哲宗次弟端王赵佶。
章惇指出赵佶"轻佻不可以君天下"。
但向太后以宋神宗语驳斥反对派:"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
并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立赵佶为帝。
赵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号为"建中靖国"。 .
第627章 627、扈三娘63
登基改元的事情, 扈三娘打包丢给柴进,让他去同礼部的文官扯皮。原来预备的那些含沙射影的话, 诸如影射扈三娘胁迫道君皇帝禅位,面对曾手持丹书铁券的柴进, 所有人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不管怎么说,扈三娘还是对着当了二十多年的皇帝、四五十岁的大男人动刀威胁,那赵匡胤可是欺负孤儿寡母得来的皇位。
柴进的差事开头做的很顺利。
定国号, 女帝一言九鼎, 选了一个“元”字。
元,始也, 很好!
礼部没人出来在国号上与新帝唱对台戏。
但接下去的第一个年号、登基的礼服、朝服、常服、登基大典的礼仪, 册封新帝的祖父母、父母等,让柴进与礼部残存的那十几位官员争得不可开交。而这里面还掺杂了要册封新帝的后宫,就把柴进憋住了。
新帝是未嫁的小娘子。
曾经订亲的祝彪要不要册封呢?
柴进多少知道一些扈三娘的旧事,正想着要不要提祝彪呢,礼部这些官员就按着既往皇帝的内宫规模, 七嘴八舌地很快弄出来新的内宫编制。一后四妃九夫人九嫔九美人……乃至征选未婚儿郎填充内宫、不限数目的、官家喜欢就收入内宫的未婚儿郎等。
柴进瞠目结舌, 他从那些礼部官员的眼里, 看到的是来不及掩藏的嘲弄, 还有深深的恶意。那些目光仿佛都在说,你们梁山好汉合力推出来一个女帝来难为大家, 呵呵,梁山还有那么多未成亲的将领,天天在内宫去打吧。
柴进难得地沉默了一回。他早发现扈三娘是非常有主意的人, 他也知道自己的权限所在。在没探知扈三娘心意的时候,不好在这样的事情上就与礼部官员争辩。且他心里也不赞成礼部官员的说法,就是不能一下子选齐了内宫的“一后四妃”,在女帝的内宫添几个人,先有了儿子,也好让社稷后继有人。
礼部官员这样的说法,表面上也过得去。可柴进觉得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儿,一定要先给扈三娘透透风,免得礼部那些人在朝会提出来,弄得扈三娘措手不及。
柴进每天早晚与妻子同进同出,这日他心里有事儿就早早离了礼部,去到福宁殿的门外守着。他直觉扈三娘不会像赵佶那样有太多的内宠,这时候他无比庆幸扈三娘有喜欢用将领内眷的习惯,自己的妻子扈三娘熟稔,差不多日日与见面,内宫要征选什么条件的儿郎,应该让自己娘子先私下问出来扈三娘的喜好。然后自己才可以按着扈三娘的心意,与礼部官员划定范围、制定征召条件。
等到妻子出了福宁殿,夫妻二人一起出宫。他舍了骑马,挤到妻子车里,把事情细细说了。
“夫人,选皇夫虽是国事,就是内宫添人,也还是要按着官家的心意来才好。礼部那些人,是恨不能把单身的将领都塞去官家的后宫。”
柴夫人瞪大眼睛,仔细看丈夫的神情不像作伪,慢悠悠地说:“官人过虑了。以官家的脾性,那些粗鄙的将领,入不了她的眼。且你知道官家把内宫那些数千宫女子交与我考核,还私下让我把那些宫女子分成几类,挑出样貌姣好、未被赵佶宠幸又聪慧识字有才情的,这几日就要让那些尚未娶亲的将领,先从中挑选了可心人娶妻成亲,然后是山上那些低阶军官等,连宫女子的嫁妆都准备好了呢。”
“这么说那些将领,她是一个也没相中了呗。”
柴进轻轻舒了一口气,他早看出来武松对扈三娘的心意了。只是鉴于武松昔日在自己庄子避难、最后还落了芥蒂,他才装作不知道武松的心意,多少是有点儿不想武松心想事成的。
柴夫人犹豫了一下,她不想直接反驳丈夫的话,故而回避着说:“官家怎么想的,具体的我也不知。明儿得机会了,我就悄悄问问。不过登基大典,还有礼服什么的,官家是希望节俭的。”
“好,这个我明白,都按俭省的来。我知道官家是想把银子用在军队上,要北伐、要收复燕云十六州,还有的是用银子的地方呢。”
而柴夫人想说的则是:“官家的性子你知道,行事最是言出即行、说到做到的。早在山上的时候,她就与裴宣说过要“嫡长”继承,不论男女。而生孩子就是一脚踏进鬼门关的事儿。以官家的年龄,我猜测官家不会多生,也就是两到三个吧。所以那些官员提议的,先放几个人到后宫是不成的。要先有嫡出的孩子,以后才会少麻烦,才是为官家好。”
柴进想起扈三娘答允裴宣的事情,才猛然明白自己为什么直觉扈三娘的内宫不会像赵佶有那么多人了,直娘贼的,忘记女人要生孩子这回事儿了。
于是他立即说道:“官家要遴选皇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选出合适的人,更该早早拟出来条件来。”
到这时候他才想起被派到礼部去,有些事情是难做的了。
“唉,”柴进叹气,“夫人,官家文武全才,得选个什么样的儿郎,才配做皇夫啊。”
柴夫人疲惫地闭眼,不想理会丈夫的话。她忍了一路,到了歇息的时候,还是开口对柴进说道:“官家要选什么样的皇夫虽是她的事儿,实际上也事关所有的梁山好汉。她要是选了前朝留下的臣子,官人说以后我们这些人会不会慢慢被扈三娘疏远啊?”
柴进一愣,抓着妻子的手说道:“就是从山上这些人里选,难道就不会了吗?”
“山上原来的那些人,个顶个的没多少家族势力,能在朝廷占了文官位置的,更是没有几个人。”柴夫人掰着手指把山上这些人点数了一番,“无论选了哪个武将,往后对我们夫妻,只有靠过来的份儿。可要是选了哪个文官的儿子,怕是会慢慢离间了官家与我们这些人,太子以后有外家依靠,对梁山这些人,也不是什么好事儿。”
柴进恍然大悟,“夫人说的是啊。这皇夫的人选得从山上出。”
然后他更愁了,山上那些武将啊,谁能入了扈三娘的眼呢……
翌日,柴夫人抓住一个扈三娘下朝后补进早膳的空儿,悄悄地把丈夫的为难、还有自己的想法说与扈三娘。她跟了扈三娘几年了,知道扈三娘最喜欢的做事方式,完成交代下去的事情,算合格。提出潜在的隐藏的难点问题,能得到她的赞赏。要是顺带地还能提出解决的方案,才会在扈三娘面前得到更多的信任。
崔氏无疑是个聪明人,但就是与花氏一样,性格过于柔顺了。二人对扈三娘布置下去的事情,会不打折扣地努力做好,但就是不能再进一步地多想想。有时候柴夫人都为她俩惋惜。要是顾大嫂敢作敢当的性格,再加上她俩才情的一半,早就成为扈三娘跟前的第一人了。
“官家,生孩子可是女人的一道坎。”柴夫人推心置腹把自己的担心说给扈三娘。
“先有了庶出的,以后难免会让你为难。这立嫡立长立贤立爱,要是能合在一个孩子身上就好了。”
扈三娘频频点头,很赞同柴夫人的话。把柴夫人拔擢到身边,越来越倚重她,与她能力强、也愿意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事情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