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以为这是故事吗?不过我还是要告诫你,不管别人如何,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求为百姓做多少好事,也别雪上加霜!”
陈子安叹了口气,对沈嘉做了个揖,“你知道我最佩服你的是什么吗?就是这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气质,可惜这世道,永远是掌权者说了算。”
沈嘉想,要不是我上头有个仇人姓赵名璋,我肯定也走后门求个好位子了。
第二天,沈嘉果然听说陈子安的调令下来了,并不是知县,而是都察院下派地方的都事,负责监察地方百官。
临走前他对沈嘉说:“总有一日,我会站在朝堂上,做个百官惧怕的御史,肃清贪官污吏!”
沈嘉心道:有目标是好事,只希望若干年后,他初心未变。
沈嘉送走陈子安后就彻底过上上班打卡,下班回家的日子了,平时除了翰林院的同僚会约着一起喝喝茶,就没有其他应酬了。
之前那些想要和他结亲的人家好像一夜之间都消失了,连徐首辅也没有再提这个话题,让沈嘉松了口气。
翰林院是清水衙门,留在这里的基本都是只会做学问的穷书生,秦掌院虽然会给大家谋福利,但翰林院不能创收,一点福利全靠上头赏赐,想捞油水都没有门路。
曲大人原本还担心这个状元郎会失落颓废,没想到沈嘉每天准时应卯,工作也认真负责,没有一丝懈怠,仿佛对这个枯燥的工作充满热情。
他表扬沈嘉说:“年轻人很不错,一点不浮躁,其实修史籍是非常有意思的,历史里什么有趣的事情都有,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可比话本有意思多了,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外头那些争权夺势不过是先辈们玩剩下的,就算坐到了首辅的位置又如何?不也是一日三餐?就算被皇上宠信又如何?不也是提着脑袋过日子?”
沈嘉正想应他一句“太对了”,就听外头有人喊道:“沈修撰可在?”
沈嘉和曲大人对视一眼,走出去一看,连杜总管领着两个小太监站在翰林院的大厅里,侍讲孙大人瘫在椅子上瑟瑟发抖,脸色煞白。
“沈修撰可在?”那小太监又高声问了一遍,沈嘉回忆了一下,翰林院里应该就自己一个姓沈的修撰,站出来问:“在下沈嘉,不知杜总管可是找我?”
杜富成看到沈嘉露出一个亲切的笑容,“沈大人随咱家走一趟吧,皇上宣您过去。”
沈嘉心下一紧,硬着头皮问:“不知皇上召见有何要事?”
杜富成没说话,一旁的小太监发作起来:“沈大人好大的官威,皇上召见还要跟您汇报不成?”
“怎么说话的?快给沈大人赔不是!”杜富成厉喝一声,这些小太监太不懂事了,沈嘉那是能随便得罪的吗?
别人见沈嘉一直没有被调任,还以为皇上对他不满,实际上却是皇上故意压着人不放,杜总管一开始不明白皇上的用意,今日孙侍讲被撤职,他顿时明白过来了。
曲翰林怕沈嘉年轻气盛,忙推了他一把,“公公莫生气,年轻人不懂规矩,还请多担待。”
他低声对沈嘉说:“快去快去,皇上召见必是好事,礼仪规矩可别忘了。”
沈嘉有口难言,惴惴不安地跟着他们走了。
他们走后,翰林院里的官员才敢问孙侍讲:“老孙啊,你怎么了?”
孙侍讲失魂落魄地说:“完了,我被皇上厌弃了,皇上要削我的官……”一个年近五十的大老爷们,说到这里捂着脸哭了起来。
众人安慰的安慰,劝说的劝说,心里却不以为然,这孙侍讲原先只是一名小小的书吏,意外被皇上看中才破格提拔上来的,翰林院每年都要换好几任侍讲,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那皇上召见沈大人,难道……”
“真是好命啊!”
“毕竟是状元郎呢,长的也好,皇上看了说不定心情也好。”
“咱们这里缺状元吗?”
“还不知道能坚持几天呢!”
“皇上知识渊博,我猜沈大人坚持不到一个月就会被赶回来了。”
“一个月太少,两个月吧。”
“咳咳!”秦掌院黑着脸走进来,呵斥道:“有时间在此妄议他人,不如好好充实自己,免得连面圣的机会都没有!”
第十三章下次偷吃记得把证据藏好
“沈大人,皇上正在接见六部大臣商议国事,请大人先到偏殿用茶。”杜总管永远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让人看不出他是善是恶。
沈嘉怀疑这是皇帝给他设下的陷阱,看着紧闭的大门说:“不必了,微臣就在此等候,杜总管忙去吧。”
杜富成暗暗点头,不管沈嘉之前怎么得罪了万岁爷,有这态度说明他心里是门儿清的,难怪在翰林院安安分分地待了两个月也没着急。
沈嘉站在御书房门外,起先还能挺直腰板,站久了两条腿发麻,不得不靠着柱子。
午时已经过了,沈嘉早上只吃了一笼小笼包,现在又渴又饿,刚才有宫女太监送了一波膳食进去,这会儿残羹冷炙端出来,沈嘉拉住一名小太监,塞了一粒银锭子给他,然后从他端着的盘子里顺了几块糕点。
那小太监大概没见过这种操作,呆呆地站着发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