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皇帝出汴京城三十里来接他,他也早就有了心里的预期,但是他看着远处山头上的人影,还是紧张的手心都是汗。
场面有点大的过分了。
李纲选的地方,比官家要高明一些,官家搞那个陈桥驿,完全是把王禀往死里搞。
而李纲选的就很考究了。
是汴京城逢年过节都会有人去的地方。
脚下这片山丘,叫安魂山。
这里是陈留门血战之后,四万汴京军民的埋骨之地。
当然这里完全不是乱坟岗的模样,义士的尸骨,整整齐齐的安葬在阳面。
而另一面却是仿照大同府勇义忠魂纪念广场,建造的汴京勇义安魂广场。
官家站在那座刻满了姓名的巨大石碑下,已经站了不知多久。
官家得知今天王禀归京之后,就特意起了个大早,来到了勇义纪念广场,站在巨大的石碑,望着那刻不完的名字,出神了一上午。
汴京今日大雪,鹅毛大雪飘荡在空中,而赵英端着大大的油纸伞,挡住了绝大多数的雪花,但是依然有些雪花在北风的吹拂下,调皮的钻进了赵桓大氅的衣领里。
但是官家丝毫没有反应,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想的那么出神。
“官家,王禀到了。”李纲走到了赵桓身边说道。
“知道了。”赵桓点了点头,紧了紧身上的大氅,看向了北方。
鹅毛大雪把天地染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千里冰封的大地上,赵桓可以看到王禀的绵延军卒,正在缓慢而有序的踏过黄河的冰面。
而王禀的军队绵延很长很长,在大雪中,一条黑线蜿蜿蜒蜒的伸向了远方。
这只军队,在四个月的时间里,从临潢到黄龙府,再从黄龙府到热河,再从热河进入山海关,再从山海关来到了汴京。
行程高达万里。
赵桓面对这样的一只军队,也不由的站直了身子,他们是大宋的脊梁,历史会留下他们的姓名,永世传唱。
广场的人山人海,并不是赵桓刻意组织,甚至他都没有下诏,召集百姓。
李纲也是建议官家只带文武百官,毕竟天气预报显示,今日大雪,普通百姓出城,容易冻伤。
马上就要过年了,赵桓也不愿意兴师动众,就准了李纲的提议。
这些百姓是得知王禀归京,自发组织来到了这小小的山丘。
一如既往,他们是无比沉默。
这里安葬的是汴京的血战陈留门军民的尸骨,没人愿意在这里,大声喧哗。
赵桓也没有请艺人表演,搞的锣鼓喧天,热闹无比。
自己站在这里,就是对王禀的最大肯定。
等在大雪里的百姓,早就在一轮又一轮的宣传攻势里,知道了王禀的功绩。
为了防止大宋百姓认为朝堂虚假宣传,夸大事实。
王禀在黄龙府前击杀金国太子,围杀一万一千三百名铁浮屠的功绩,在宣传口中,只用了大量的词汇。
毕竟话本都不敢这么写。
当然赵桓绝对不会忘记他们的功劳,朝堂也会如实记录。
百姓们,为什么自发的组织在了一起,来到了这处安魂之地呢?
因为王禀是在给他们报仇,陈留门的血仇,只有血可以洗刷!
大多数的百姓是沉默的,大多数百姓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显得有些冷漠。
但是他们真的会用脚投票,让这个世界变成何等的模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奏乐!”赵桓让李纲开始欢迎仪式,自己走到了自己的位置。
他很不喜欢这些虚头巴脑的规矩,比如他作为皇帝,就必须站在高处迎接归来将卒。
但是他又不得不遵守,否则王禀就要受到朝臣攻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