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给自己留了地方,但是并不打算立像。
昭勋阁特制章才是赵桓此次的终极目的。
授勋,总得拿出点东西来,这昭勋阁特制章就是告诉王禀,他必然名垂青史。
而且昭勋阁特制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免死,除谋反叛国外,皆可特赦。
可世袭茵福子孙后世。
当然了,只能用一次就是了。
赵桓不觉得过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长驱数千里,使得中原免遭生灵涂炭之苦的功绩,当得此赏赐。
其实昭勋阁特制章,并非赵桓独创,这是汉高祖刘邦搞出来的一套特赦制度。
丹书铁券。
帝王赐给功臣、忠臣的一种特殊凭证,随着时代的发展,丹书铁券也从丹书,变成了金书,名称也变成了金书铁券。
皇帝和各大臣一分为二,具体从哪里截开,就看皇帝的心意了。
保证了独一无二,不可被仿造之外,金书铁券的免死次数一般都在三次及三次以上。
大宋也有类似的制度,赵匡胤当初黄袍加身之后,赐给了柴家丹书铁券,这份丹书铁券的效力要比历朝历代都要大得多,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
也正因为如此,赵桓只能绕一个大圈,先建一个昭勋阁,数一数历代功勋的功过,然后在昭勋阁的基础上,加一个昭勋阁特制章来。
否则直接赏下去丹书铁券,后患太多了,大宋这个丹书铁券效力实在是大的过分。
丹书铁券,传于无穷,故曰世券。
世代流传的免死令,赵桓当然还是慎重了些,只能免死一次。
李邦彦依旧是那副不太聪明的样子,愣愣的看着名单出神,看着昭勋阁特制章的授予方式。
“官家,臣就不用了吧。”李纲看着名单上还有自己,而且还要被授予特制章,吓了一跳,赶紧拒绝。
君恩难受啊,李纲刚说了王禀,就轮到自己了。
免死金牌是谁发的?那是皇帝发的!
皇帝说有用,那就有用,皇帝说没用,那就没用。
毕竟拿着丹书铁券的柴家嫡系,连太祖朝都没活过,就没得干干净净了,被杀还是自然死亡,是谁动的手,其实都不重要,反正是直系都死透了。
直到仁宗朝的时候,仁宗皇帝才想起来还有个柴家,弄了两个有名无实连俸禄都极低的公爵。
这俩公爵还不是柴荣的后人。
那丹书铁券在哪里?
没人知道,反正没在柴家人手里就对了。
种师道的功勋自然值一块昭勋阁特制章,他也没有后人继承。
王禀的军功拿这枚特制章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你老赵家不认是你老赵家的事,我王禀拿是我的事,这是我应得的。
李纲就不一样了。
他做的文政,很多政策都还没有发挥什么实际效果,甚至还有改革带来的阵痛,让李纲的名誉在民间,不是那么的友善。
这会儿这昭勋阁特制章,拿着太烫手了。
赵桓摇头,他已经想到了李纲会拒绝,他倒是蛮想按着李纲收下,最后想了想说道:“那就划去吧,以后加就是。”
赵桓饶了一大圈,先立阁,再授勋,目的就是为了保证自己授勋的昭勋阁特制章有效力。
赵匡胤倒是在太庙偏室搞了一块太祖誓碑出来,誓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平日里,用销金黄幔遮蔽,门钥封闭甚严。太祖遗训,唯太庙四季祭祀和新天子即位时方可启封,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上刻誓词三行:一为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行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为不得擅上书言事人;
一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然后呢,赵匡胤都还活着,柴家直系就死的干干净净了。
赵桓专门作出个世人都能看的昭勋阁出来,目的就是为了昭勋阁特制章有真正的效力,真正的用于激励民心。
跟着朕干,虚名实利,全都有。
李纲显然明白了赵桓此举的目的,但是他还是拒绝了自己。
“那就下诏让王禀归京吧。”赵桓对着赵鼎说道,让他拟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