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礼,却是根深蒂固,所以,现在的大宋朝,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不适合依法治国。”
李纲客观的陈述了他为什么反对现在推行依法治国理念,他不是反对这个理念,而是反对这个时间节点。
“官家,臣记得当时官家突然起了兴致,到了臣管的广备攻城作,问了臣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工匠们用雕版印书。”
李纲这话一出口,赵桓有些懂了,为何李纲如此反对自己的依法治国。
识字率。
其实李纲之前说的那些他都懂,也曾经权衡利弊的考虑过,最终他还是决定不赐下赦免诏书。
目的就是不惜一切代价趁着这个案子,把这个理念普及下去。
但是最后一个识字率上,赵桓是真的没想到,识字率是个老大难。
不识字,则不可能知道法,而且也没有任何的普法教育和工作,不是专门司职的大理寺卿的大学士们,甚至都不知道法。
知府、知州、知县事,也对此不甚了解,怎么依法治国。
“李太宰所言,朕想一想。”赵桓说道,他要仔细思考一下。
现在阶段,似乎真的不适合普及这个思想。
不适合归不适合,但是放过这个大好机会,促进社会进步,改变大宋格局,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死罪不可饶。”赵桓最终决定,还是不准备放过董承。
李纲俯首说道:“官家。现在的时机,真的不好!”
“但是可以缓刑。”
“如果在缓刑期间,表现良好,死刑可以饶恕。”赵桓说道。
他忽然觉得缓刑这种东西,才是法学中最人道的发明。
如果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死不悔改,执意犯错,那还是物理消灭的好。
“额……”李纲漏出了一副凝重的表情。
官家挺会玩的。
他依然保持俯首说道:“官家,叫来咱们大宋提刑司的司正和大理寺卿,一起商量下这个缓刑?臣觉得大有可为。”
“如果臣理解没有出错的话,官家的缓刑是暂缓执行,看缓刑期间的表现如何?决定是否执行死刑,如果不执行死刑,就执行徒刑?”
赵桓点头,对着赵英说道:“你这头昏眼花翻滚的晕病,倒是好得快,去跑个腿,把两位邢狱的重臣叫过来。”
赵英一溜烟的跑出了文德殿,毕竟刚退朝,大理寺卿和提刑司的两位正官还走远。
“官家这个法子妙。李太宰觉得呢?”宗泽非常满意。
“妙。”李纲笑道,这个法子能不妙吗?
现在朝臣和官家之间,其实比较僵硬。
特别是因为董承案中,关于董承的判决,大宋的官员和官家的想法,出现了极大的分歧。
但是这缓一字,不仅仅董承有了或者的机会,还大大的缓解了朝臣们和官家僵硬的关系。
不仅如此,这缓刑,还表现出了官家的仁义和尊法的理念。
还维护了国法朝纲,一举多得的缓一字,实际不可多得。
李纲真的觉得自己小看了自己这位官家。
一个字,解决了李纲都极为头疼的问题。
但是李纲觉得这是最漂亮的地方,就是巩固了皇权。
官家是英明的,只要官家依然如此,他就会一直不停的加强皇权。
没有强权的皇帝,他想励精图治,变革大宋?那是痴人做梦。
王文正相公那么厉害的角色,在神宗崩了之后,人亡政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