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八零年代年少成名 第159节</h1>
老夏被校主任喊去足有一个小时。回到办公室就看到陆可为笑眯眯坐在他办公桌前。
一张脸笑的那个灿烂。
段华章当天又被喊到学校去了,她也习惯了,处理这类事情也算熟悉,“挺好的,陆可为作为学生坚决表态不早恋,目前就是作为学生有些不遵从管教,自我了些。你们学校多管管,多约束,多让他服从纪律。”
把问题当成问题抛回去,这是段华章处理方法。
只要没伤人,没抢劫,没欺男霸女,陆可为有什么错?
段华章回去了,陆可为的性子就那样,从小就那样,她掰正不回来。而且,估计整天收到情书,他也是烦的很,多些理解吧。
多些理解吧!
这句话直到段华章走,都一直在老夏的耳朵边循环重复。
学校里也是经常隔三差五喊他过去,要严格看管陆可为这类学生。
学校有个演讲,什么活动,老夏基本都是站在陆可为身边的,就怕他出幺蛾子跑上去讲两句。
直到整个寄宿初中毕业,陆可为在学校都是特类独行,比较另类的一种。
但,人气奇高。
他初三的时候,初一刚入学的女孩们还组队来初三教室来看他。烦的他直接请假一周。
*
多少年后,很多学生长大依然清晰记得《新树》杂志,联合当时众多所高校举办的第一届新树作文大赛。
很多人都会去买《新树》杂志,去看上面的文章。
第一届邀请众多知名作家参与,面对全国邮寄来的稿件,一篇篇筛选,入围,从全国四五千作品中,挑选三百篇入围作品。
复赛,来自全国各地优秀的文学青年聚集在淮中市。
在此之前,宋明荣,田利,叶星等众多知名作家,以及各高校的文学院教授已经提前到了淮中市。在《新树》杂志的主编,副主编,热情接待下住进复赛举办的酒店。
宋明荣是全国作协会员,也是国家文学委员会会员,聚集在一起的作家很多都认识。
参加复赛的文学青年,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自命题目写一篇文章,大赛组委会会给出一些启发性东西。
复赛评委们连夜评卷,评出名次。
宋明荣随身一直带着老式的黑色皮质手提包,在评选休息室的时候,他打开黑色提包,把里面文件袋打开递给几个评选老师。
“麻烦几位老友,给看看打打分,六十及格分的话,能不能参加下届比赛。”宋明荣至始至终都没看过周方圆写的东西。
掏了笔放在一旁。
距离最近的老师,戴着黑色边框眼镜,笑着打开文件说,“老宋交出稿子,那的好好看看,六十分及格啊。”
旁边喝茶的,吸烟的,听到后,都围过去看一眼。
“这手钢笔字写的着实漂亮。”黑色眼镜边框老师看到上面的钢笔字,忍不住夸赞一句。
“字漂亮,起码今天复赛入围的稿子中,我没见到这么漂亮的字。”
“老赵,手别抖,我看着呢。”站在吸烟的一位,吸口烟还不忘记转头对外吐息,侧歪头看的专注。
刚夸赞的钢笔字漂亮的人,突然闭上嘴巴专注看起文章来。
有人看到一半,忽的抬头问道,“老宋,写这文的人,年纪多大?”
宋明荣举着茶杯抿了一口茶,“十三四岁吧。”
“十三,四岁?”问话的人声音带有质疑。
五千字看下来几分钟。
宋明荣把一旁的笔往跟前推推,“老友们帮忙给打个分,看这孩子有没有能力吃这碗饭。”
“算下来,整个大赛我还是第一次见有人写犯罪文学小说的。”
喝着茶的宋明荣一愣,犯罪文学?
“确实,这篇不属于通俗文学,严格来讲它是犯罪文学。”
第115章
喧哗声, 吸引了其他评委人过来围观。
入眼的,都会忍不住夸赞一声:这字写的不差。
实际周方圆的字还是稚嫩的,尤其在坐的诸位当中有很多书法大家。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在吃苦耐劳, 比拼毅力这方面, 周方圆是有优势的, 她的字练得扎实,极为规范,虽有欠缺,可通篇看下来却是十分赏心悦目。
字夸完, 就是文章了。
宋明荣坐在一旁,举着杯子闲散的听着。
“文字通畅,情节节奏感很强,很有代入感。”
“犯罪文学啊, 我记得老叶,你之前不是写过一篇推理小说?你瞧这篇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