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九百九十三章:还是绕不开三转子</h1>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即便是走D-18T的消化、吸收、创新路子,整个项目没有十年的时间也是不可能拿出堪用的发动机,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用十年时间完成了D-18T发动机的消化吸收工作,能够拿出一款基本满足要求的发动机。
等到时候2005年左右,虽然国内的民航事业已经发展起来,对中短程宽体客机的需求也上来了,但国内民航公司还是那句话:发动机没有经过市场的长期考验,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都还没有保证,那时候也依旧不会有几家公司愿意采购国产的航空发动机。
所以2005年的时候推出国产的超大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几乎也是很难找到对应的民航公司来当小白鼠,所以就这个时间节点来说本来就不对,在综合各种原因之后,要想保证中航西南的宽体客机业务顺利发展,有的时候还是应该多多考虑一下客户的需求,一款民航飞机要是不能满足民航公司的要求,这样的飞机肯定是没有前途。
再那么再回到杨辉和金琴科之间的谈话,这说到了D-18TM发动机的合作问题,金琴科原本已经对中乌航空工业合作不抱希望的心又一次动起来,毕竟这发动机的合作也不算小项目,民航飞机行业中除了整机的研制以外,其它的也就属发动机最重要。
一想到D-18TM发动机,金琴科就各种激动:“D-18TM是一款好发动机,这是在D-18T的基础上针对民用需要,并且又增加了推力之后的型号,之前安218计划中的最大起飞重量和公司计划中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一样,都是属于170吨的级别,所以之前为安218准备的发动机型号可以不做其它的改进直接使用,早年我所知道的是D-18TM最大推力为26吨,我想这各方面都应该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对于乌克兰方面在D-18T系列发动机方面的研究,杨辉还算是比较认可,首先是D-18T这款用于安124的基础型发动机推力就已经达到23.4吨,而要说D-18TM这款改进型方案则是在苏联时期就已经开始,虽然这款发动机后期得到的投资不多,但是通过这期间快接近十年时间的研究之后,发动机要多增加3吨的推力应该是不成问题。
又或者更加干脆一点,即便最后D-18TM没有研制成功,就用最大推力23.4吨的D-18T发动机作动力系统实际上也能够用,反正只要有了D-18TTM发动机,后续飞机的研制中虽然可能会有一些坎坷,但想必是不会面临没有发动机使用的尴尬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