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仇其实是可笑的,腐朽的六国,哪里他们是眷恋的所在?真正与秦始皇有仇的反而是他们这些没有立身之地的旧贵族。被剥夺了身份,旧日的三千门客都被秦王收罗去替他建宫殿、修长城。
灭国之仇不共戴天,可是说到底,也就是利益之争而已。
张良的坦诚让卫庄一瞬间不自在起来。
“不管怎样,秦都该死!”他冷冷道
张良神秘一笑:“这么说,你又回到商于了?”
卫庄没有隐瞒,沉郁道:“提它做什么,不过是秦人的惺惺作态!”
卫庄的身世一直成谜,但是张良通过周密的分析,还是找到了蛛丝马迹。譬如,他为什么那么憎恨秦国,他姓氏是卫,他会在韩国当质子……
当初,魏王怕接受逃亡而来的商鞅,会招致秦国的报复,于是将商鞅送回秦国,却将他的儿子卫庄送往临近的韩国。约定等卫庄长大后,再引渡回魏国。这也是敬爱人才的魏国能够为商鞅做的最后一件事了。
卫庄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法家的霸王之道感触最深,魏王理所当然地以为卫庄也可以主导魏国的改革,就像李悝一样。然而等卫庄长大,魏国早已病入膏肓。
六百里商于就是卫鞅的封地,商鞅集万千怨怼于一身,可笑地被封地上的人民驱逐。商鞅死后,张仪还以此为诱饵挑拨齐与楚的关系,破坏洹水之盟。六百里的土地,硬是被张仪诈称是六里。卫庄见此,焉能不恨?
秦人杀商鞅而用其法,后来嬴政杀韩非子用其术,手段虽然卑鄙,毕竟,他们的理念还是胜了。“天地之法,执行不怠!”流沙最高层面的正义,就是天下的安宁和法度。只要天地之法还在,流沙的理念还在,所作所为能捍卫这一法度的,即使是仇人,他们也不会杀。
侠以武乱禁。
墨家是天下侠客最大的靠山。他们背负着最本初的正义,打破规则,用惨痛的刀剑热血维护各自心目中的正义!当个人的正义凌驾于秩序之上,所谓的正义最终就会演变成武力斗争。
这是一股可怕的信仰力量!
世间万物的相生相克。世上有侠客,自然也要有侠客的克星。流沙就是。韩非主张明文的律法,也很清楚侠者不能被律法处决,于是创造了同样不受制于律法约束的流沙。他让任侠好斗的卫庄走到侠者的对立面,设立了一个江湖上的“罗网”,同时让卫庄相信,以刑才能止刑。
但韩非的理念也是矛盾的。力量一旦凌驾在生命之上,就容易被滥用。逆流沙,暂时与聚散流沙合为一体,将来,岂非就是为了牵制聚散流沙而存在?这是无穷的痛苦,卫庄能体会韩非当时的心境。
然而,韩非的法,仍嫌粗陋。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这才是秩序存在的目的。而它只为安定而设,只为绝大多数人的幸福而设,就注定了要牺牲少数人。代表了韩国的韩非被杀,他无怨无悔,但其他诸子百家和六国诸侯,根本就不会坐以待毙。
所以韩非又提出:儒以文乱法。
天下一统势在必行。张良作为儒家代表人物,也希望天下“安于一”,君臣黔首各安其职。儒家以维护君王统治为己任,主张德行与礼治,是诸子百家中最温和的理念。韩非的刑,却要让世间的恩怨一断于法,认定儒者是蠹虫。
只是儒家何辜?建立在牺牲一部分人,以成全另一部分人基础上的法,一开始就与儒家的义相违背。仁者爱人,就算是敌国的稚子,也有活下去的权利。张良坚信,以杀并不能止杀。
况且,儒家危在旦夕,天下风起云涌。再小的力量,一旦得到延续,一旦以星星之火,慢慢成燎原之势,就可以逆转天下大势。他坚信自己可以比李斯做的更好,所以,他不想再委屈求全。他,要刺秦!
外面一声高亢的鹿鸣声。两人不约而同地朝那方向望去。
一个穿深青色衣服的憨厚汉人手忙脚乱地把鹿往里拖。他见到张良,眉开眼笑地“嘿嘿”两声,拍打了下身上的皮毛,“张公子!”半晌才注意到那个身形伟岸的白发霸气男子,紧张而狐疑地一顿。
张良笑着道:“丁掌柜,这位是我卫大哥!”
卫庄冷冷地打断:“我是卫庄!”
第18章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