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克思道:“他当下有职务在身,大概暂时没法安排他去三亚进修。不过也不用等太久,我国即将把京城从三亚迁往杭州,届时一些高等学府也会一同搬迁过去,他就比较方便了。”
朱子安想要去进修的念头, 早就跟海汉这边反映过, 但东海大区正值用人之际,石迪文不想放他去三亚,所以还是设法将他挽留下来。不过朱子安由此所显露出的上进心,却是深得海汉高层的赞赏。
白克思向朱由栎简单介绍了一下海汉的官员晋升机制,以及进修培训的体系,并且保证只要朱子安能安下心来认真做事,日后不管是进修还是升迁,都会循序渐进作出相应的安排。
只要能让儿子在海汉当上大官,朱由栎就觉得值了。当初朱由栎认为德王府空余头衔,自己继承这个藩王称号之后本就没捞着什么好处,过些年还有没有大明都不知道了,也未必还能把德王之位继续传下去,所以干脆将最能干的两个儿子都派到了海汉这边。
为了保证从海汉获得的资源不发生冲突,当时朱由栎与陈一鑫商议后,决定让他们一个留在北方,一个南下,两人还就此进行了抽签。
如非得到朝廷许可,藩王及家属一向都只能在封地内活动,擅自离境是要被追究罪责的。虽然后来管得不那么严了,但不公开离境去外地,仍是默认的规矩。德王府这两个年轻人走的时候是悄悄走的,但后来的事迹却是海汉有意公诸于天下,明廷想装聋作哑也不行了。
这对于德王朱由栎来说,的确是一把双刃剑,有望给德王一族带来极大的长期收益,但也会因此召来朝廷的打压。明廷拿海汉没办法,也没法去抓回这两个年轻人,那所有的账就只能算在朱由栎头上,正好也就借着这个由头对德王削藩了。
这其实是一场豪赌,如果这两个年轻人没能在海汉混出名堂,那德王府所承担的风险就得不偿失了。不过从白克思的描述来看,去了杭州的朱子安似乎在当地已经混得风生水起,颇受器重。
朱由栎内心窃喜,连忙向白克思表示了感谢。
而留在北方大区发展的另一名王府子弟的情况,则是由陈一鑫来作了介绍。
这个名叫朱子武的年轻人跟朱子安是同父异母的堂兄弟,两人年纪相仿,在朱由栎的子嗣中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无意外,其中一人肯定会成为德王府的世子。
朱子武抽签留在了北方,自然是比去了杭州的朱子安多了许多便利。他先是到登州住了一段时间,在当地接受了相关的培训,然后到金州参加由北方大区举办的乡试。
在官方的有意安排之下,朱子武的科举成绩自然也不差,发榜之后便成为了舆论焦点。在陈一鑫的钦点之下,朱子武很快就进入了金州管委会任职,开始接触当地的各种事务。
朱子武虽然没能像朱子安那样参加使团,到海外各国访问,但他接触实务的时间要比朱子安早得多,因此也就有了更多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陈一鑫对朱子武在任职期间的表现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即便他没有德王子弟这一重身份,同样也能在海汉争取到出人头地的机会。
(本章完)